二战曼施坦因的最后一战,20万德军突出重围,连朱可夫都奈何不得

濮铭爱历史 2024-11-22 03:54:54

曼施坦因在希特勒的手下绝对算是一个重量级的角色,无论是从战略战术各个方面都堪称是佼佼者。

而朱可夫同样也是斯大林手下的一员猛将,在无数大战中凸显出了其过人的才能。

这两个人在1944年的二战末期的东线战场上打的非常的激烈。

苏军下了大力气打算将德军部队围剿在这个地方,但是人数和苏军相差巨大的德军竟然突围成功了,这让当时的很多名将都直呼不可思议。

那么双方的战事究竟有多么的激烈?德军的部队又是怎么突围出去的?

形势大逆转

实际上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后,整个东线已经出现了逆转。

此时的德军遭受了重创,远没有刚开始入侵苏联时那股子冲劲了。

此时的德军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后勤补给的短缺,我们知道,德国的装甲部队是非常吃补给的,苏联方面被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给德军留下。

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全部烧光,加上苏联铁轨和德国铁轨有差距,物资很难运送过来。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德军的工业能力已经下降的很严重了,因为美英军队对德国的轰炸,导致德国方面的重工业基地很多都被炸毁。

运往前线的武器装备已经跟不上消耗了,在这个时候还想打一些大仗,简直是难如登天。

整个德军陷入了一片低迷当中,苏联方面抓紧时间收复失地,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战斗就是发生在苏联和德军在乌克兰这块土地上大战的故事。

乌克兰的土地面积非常宽广,正好能够成为一个理想的大战场。

面对着开始败退的德军,希特勒非常恼火,表示要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堵住苏联前进的步伐。

负责挡住苏联步伐的正是希特勒的大将曼施坦因的部队,但此时的问题有很多,德军的部队有大约20万的兵力,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阻挡住苏军的进攻,但是打长期肯定是不行的。

朱可夫看到了当前的情况,他明白,眼下的这批德军队伍是非常精锐的一支,如果能够将其拿下,那么对于德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双方都有各自的考量,朱可夫开始了计划,首先苏联的兵力又是太明显了,多出德军好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包围然后将他们绞杀是最保险的,本身德军的后勤就跟不上,天赐良机。

显然曼施坦因前线队伍的领导人胡贝也察觉到了问题所在,于是立马向上级报告能否撤离。

但是这样的报告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实际上希特勒很显然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此时的苏联军队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德军打的一溜小跑的部队的。

当前的攻守已经反转,并且苏联军队的装备也已经有了提升,想要守住乌克兰,困难很大。

这些问题希特勒都看不到,他只知道,乌克兰这块重地坚决不能丢。

激烈的战斗

没办法德军只能硬着头皮打,很快苏联军队按照朱可夫的计划开始有序开展。

先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牵制住德军,反正苏联的兵力充足,而后另一批部队绕后切断德军的退路。

这一下德国想跑都难跑出去了,苏联的绞索已经形成了,就等着德军在里面慢慢的窒息。

此时德军的情况很不理想,每个人身上所携带的各种补给已经开始告急,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苏联也看出了德国的窘境,和德国方面发起了喊话,放下武器否则一个不留。

投降是肯定不符合现状的,此时的德国前线指挥官胡贝继续和上级沟通,如果现在不撤离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机会撤离了。

曼施坦因深知前线部队的困难,于是百般劝说希特勒甚至拿出了辞职来威胁他,希特勒只能无奈同意。

虽然收到了撤退的命令,但是现在的想要突出重围有谈何容易呢?

利用手上的兵力抓紧时间展开部署才是当前最近要的问题,他决定将队伍分成两路纵队发起突围。

事实证明这个方式是非常明智的,避免了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竹筐中。

随着胡贝的一声令下,两路纵队分别开始了自己的任务,一路纵队的任务是负责向前挺进,可以看出这一路纵队的装备和战力都是非常充沛的。

势如破竹的将包围圈打出了一个缺口,后续的队伍迅速跟上,从包围圈中杀了出来。

而另一路纵队也是非常的机智,他们选择破坏了苏军的铁路线。

虽然在苏联本土作战,这是苏联的优势,但也同样可以变为劣势。

随着铁路线的切断,整个部队很快就进入了停滞的状态,在这个情况下,还怎么拦截德军呢。

很快这一路纵队就顺利的通过了苏联的封锁线,此时的两路纵队都已经很好的突出了包围圈。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在这中极端的天气下进行长途跋涉的会师了。

我们知道此时的苏联的天气非常的寒冷,即使这些士兵突出了重围,但是想要活到会师的那一刻依然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

不过此时的德军方面士气还是保持的不错,因为他们确实活下来了,硬生生的从苏联的包围圈中啃下了一块肉钻出来了。

这场战争也一直被称为是德军战斗中的一个奇迹,但是这并不足以改变德军的整体形势。

毕竟此时德国在大方面上已经不行了,凭借着一两个战役想要翻身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这也是曼施坦因所指挥的非常具有有代表性的一场战场。

0 阅读: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