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乌冲突开始以后,很多人便被卷入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自我消耗当中。
掌握着大杀器的俄罗斯,会不会发射毁天灭地的核武器?
这场战争是否预示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中国是否能在新的战争中胜出?
这些问题总是让人很伤神,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搞明白战争背后的逻辑,可能就不会有这些焦虑了。
我们可以通过前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推测一下三战可能爆发的原因。
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理清思路,轻松地过好每一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老牌强国与新贵的一场角力。
其实,在一战之前,世界也从未和平过。
自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开始了地理大发现后,如海盗一般的掠夺风气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英国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但英国是个海权国家,在陆地上没有自己的落脚点。
而紧随之后崛起的法国、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列强,纷纷展开了陆权之争。
但是,这些国家是彼此联姻的,所以虽然彼此间有战争,但是规模仍有一定限制。
后来,德意志帝国突然崛起了。
这个本来与奥匈帝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新贵,如果论身份的话,是远远不能和其他列强平起平坐的。
但是,德国人却凭借着自己的后发优势,利用新的生产技术而抢占了先机。
他们的机器设备效率更高,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比英国、法国的工业产品更具竞争力,时间一长,德国人便开始在经济上占据高位。
经济上有了地位之后,德国人开始同时抢夺陆上霸权和海上霸权。
他们自己的力量并不足够,于是只能拉拢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奥匈帝国一起干。
老牌陆权国家法国和俄罗斯,自然是不会同意的。而海上霸主英国,自然也不会允许有人染指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那几年,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剑拔弩张,随时都会开战。
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太子斐迪南大公,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开始攻打塞尔维亚。
这种行为,也可以被解读为陆地争霸的开端。为了压住奥匈帝国的势头,英法俄纷纷参战。
而德国,自然也要加入战团,只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能够持续4年之久,而且激烈程度也远超想象。
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赢家和输家。
各国的战线,始终处于边境地区,并没有深入腹地。
战争之所以结束,是奥匈帝国和德国已经精疲力尽,再也无力打下去了。
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德国支付巨额赔款那么简单,英法两个国家也是元气大伤。
但是,这场战争并未产生新的经济格局,所以动荡的因素仍然存在。
而德国的工业实力并未受损,他们仍在寻找时机东山再起。
而此时,在美国的纵容下,德国逐渐摆脱了战败的泥潭,开始重新计划谋夺欧洲陆权。
而在亚洲方面,一向以英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日本的海军力量一直在增长,在亚洲地区,他们已经超越了英国,仅次于美国。
为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还迫切地需要拓展海权,并且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到陆地上去。
但对于英国、美国乃至苏联来讲,太平洋和中国,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也是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去染指的。
于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又开始淤积了起来,只等待一个爆发点出现就会重新开战。
德国和日本,以及将非洲看成“自留地”的意大利,其实在初始阶段,战争实力都不强。
尤其是德国,在一战后签署了一大堆限制条款,实力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如果他们贸然发动战争,英法美苏四国,都可以轻易地碾压他们,只不过,这四国之间的关系,那真是矛盾重重。
美国想要谋夺英国的世界霸权,苏联想要法国的欧洲陆权,这两国联合起来,给英法两国拆台。
而英法两国也不争气,患上了战争恐惧症,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进攻波兰等行为不管不问。
而另一方面,英法美三国和苏联之间有意识形态之争,所以他们对于日本出兵中国东北也同样持纵容态度。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也逐渐开始了以战养战的套路,并最终成为了大患。
二战和一战最大的不同,就是双方最终演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没有达成妥协的可能。
因为德国和日本的国力都不强,他们无法应对新的条约限制和战争赔款,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最终,两个国家都因为被其他国家侵入领土而失败。
二战的结果,也和一战有所不同。一战的结局是妥协,而二战的结局,则是建立了新的世界格局。
虽然表面上看,是美苏两大强国瓜分了世界。
但实际上,美国通过自己的美元霸权,绑架了全世界的经济,并且因此建立起了一套不用战争,就可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的办法。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掌握头部科技和产业链顶端,英法德日等国家占据中端,负责生产高端设备。
至于其他的国家,则是居于低端,负责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业品。
但是,即使是低附加值的工业品,也足以让一个国家饿不死,于是,发动战争的收益,就被显著地降低了。
另外,发动战争的成本,却越来越高,随着美苏英法中五个大国掌握了核武器,这种情况更是越来越明显。
这几个大国之间,如果真的出现了大规模战争,就很有可能演变成毁天灭地的核战争。
核战争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算是赢家。
因此在二战之后,世界上虽然地区冲突频频,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却绝迹了。
从一战、二战爆发和停止的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利益。
二战之前,经济利益和地缘挂钩,所以就会出现领土争端。
而二战之后,经济利益却和能源、科技以及币缘挂钩,所以会出现如今的科技战、金融战,但是热战却少了。
所以,未来如果有三战,那么也必然是利益之争。
但问题就是,在几个大国手握核武器的情况下,战争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呢?答案是否定的。
不管是科技战还是金融战,最终的核心目的就是赚钱。
但是,一旦打起了核战争,全世界都毁了,那么科技和金融的基础也就没有了,到了那个时间,又何谈利益?
当然,旧有的世界格局,正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发生改变。
中国是欧美开始掌握霸权之后,第一个准备凭借自身努力,改善自己世界分工地位的国家。
我们已经在工业上甩开了英法德日四国,正在追赶美国。
美国担心自己的地位受挑战,所以才打压中国,可以说,为了削弱中国,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
但即使如此,他们的武器库里,也不会包括热战,因为两个国家远隔重洋,而且都有着庞大的国土面积,谁要击败谁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引发核战争,那么对利益的损害将远远超过收益。
以美国人的精明,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三战是必然存在的,只是方式会变。
如今,美国联合欧洲和北美,对中国发起科技战、金融战、贸易战,其实这已经算是三战开始了。
在未来,他们仍然会以经济为武器,不断地向中国施压,以达到他们不使用热战而逼中国就范的目的。
在这个时候,谁更坚韧,谁更务实,谁能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动,将会是三战胜利的关键。
我相信在这方面,我们不会落于人后。
参考资料:
1、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人民日报.2014-08-08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前沿》 1995年第8期39-40,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