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肖战不同时期的演技,《陈情令》竞是封神之作?

和风聊娱乐 2025-02-11 03:20:19

作为内娱现象级演员,肖战的演技始终是舆论场的风暴眼。从《陈情令》的横空出世到《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争议缠身,他的表演轨迹既折射出流量时代的红利,也暴露了非科班演员的成长阵痛。

《陈情令》(2019):灵气与稚嫩共生的“高光起点”

肖战饰演的魏无羡的复杂性在于“少年侠气”与“悲情宿命”的交织。

肖战在此剧中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具灵气的表演:前期云梦少年时期的挑眉坏笑、莲花坞泛舟时的恣意洒脱,将角色的赤子之心诠释得极具感染力。面对江厌离之死的哭戏,他眼眶泛红、青筋暴起的生理反应式表演,虽显青涩却足够真挚。

不过黑化后的阶段,表演明显力不从心。面对复仇与道义的挣扎,他过度依赖瞪眼、冷笑等程式化技巧,情绪层次单薄。例如血洗不夜天时,本应爆发的癫狂感被处理成“舞台剧式怒吼”,削弱了角色的悲剧性。

《斗罗大陆》(2021):偶像剧框架下的“模板化”

唐三的热血坚毅与成长弧线,本可成为突破性角色。但肖战的表演陷入“皱眉握拳+正气凛然”的固化模式。面对小舞重伤的戏份,他的悲伤仅停留在嘴角颤抖与眼眶含泪,缺乏更深层的肢体语言(如手指蜷缩、呼吸急促)来传递痛苦。

在魂师大赛的高燃打戏中,他尝试用眼神凌厉化与动作力度增强角色气场,但武打动作的机械感(如挥动昊天锤时的定点摆拍)暴露了肢体表现力的短板。

《王牌部队》(2021):军旅剧中的“去偶像化”

军人顾一野从新兵到军官的40年跨度,是肖战首次挑战年龄跨度角色。他通过压低嗓音、挺直腰板的细节塑造军人仪态,在边境作战戏中,匍匐前进时面部沾满泥土的狼狈感,实现了初步的“去颜值化”。

面对战友牺牲时,他采用“延迟反应”表演法——先愣住3秒,再缓缓跪地捡起军牌,最后爆发压抑的哽咽。这种层次化处理展现了演技进阶。

然而还是有缺陷存在的,老年戏份的驼背、迟缓步态略显刻意,与黄景瑜饰演的高粱相比,缺乏岁月沉淀的自然感。

《梦中的那片海》(2023):年代剧里的“沉浸式突破”

肖春生的市井青年形象,要求褪去明星光环。肖战通过观察北京胡同大爷的体态(如叉腰抖腿、呷茶姿势),成功塑造出混不吝却又讲义气的“老北京”气质。什刹海冰场叼着烟卷滑冰的长镜头,将角色的痞帅与脆弱拿捏精准。

在表演的时候,肖战采用京片子方言,吞音与儿化音处理自然。在得知父亲平反的戏中,他含泪笑着说“咱家天亮了”,颤音与咧嘴笑的矛盾表情,展现底层小人物苦尽甘来的复杂性。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2025):武侠巨制下的“演技塌方”

郭靖的憨厚木讷与侠者气度,被肖战演绎成“AI仿生人”灾难。襄阳城头喊出“侠之大者”时,他挺胸抬头的雕塑感姿态与空洞眼神,宛如景区cosplay演员。

降龙十八掌的施展缺乏力量感,挥掌时核心松散、下盘虚浮,即便徐克用慢镜头与特效补救,仍暴露肢体协调性不足。导演吴志硕虽称赞其“无特效亦惊艳”,但成片效果证明,武术指导的过度保护反而放大了表演缺陷。

与黄蓉(庄达菲饰)的定情戏,他试图用抿嘴傻笑表现憨厚,却因嘴角弧度过于精确,被观众吐槽“像AI学习人类微笑的初级阶段”。

纵观肖战的表演轨迹,可见清晰的两面性:

-灵气派优势:凭借敏锐的直觉与共情力,能在《陈情令》《梦中的那片海》等契合自身特质的角色中迸发高光;

- 方法论短板:面对复杂历史人物或类型化要求时(如郭靖),因缺乏系统训练与文化积淀,易陷入“技巧空白”困境。

其演技进阶更像“点状突破”而非“线性成长”:他能在年代剧中打磨生活化细节,却在武侠巨制中暴露基本功缺失。这种撕裂感,恰是流量演员转型期的典型症候:当市场用顶配资源为其铺路时,表演体系的构建速度却追赶不上商业野心的膨胀。

正如网友锐评:“他像拿着顶级画笔的素描初学者,偶尔画出惊艳速写,但面对油画巨作时,连调色盘都握不稳。”肖战的演技之路,仍在寻找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点。

0 阅读:0

和风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