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小伙伴们都应该有记忆,每到快过年时,奶奶总会买一大块五花肉,上锅炖至八九成熟,之后捞出晾凉,放在外面等着过年吃。到日子了,奶奶会把肉拿出来,切片,上锅大火蒸,之后浇上酱汁,这就是扣肉,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在天津,一提到扣肉人们就会想到“赤土扣肉”。赤土扣肉名称来自于地名,即赤土村,位置大概在现在天津东丽区的华明镇一带,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赤土扣肉却依然红火。
赤土扣肉”源自清代御膳房宫廷大菜“万字扣肉”。“有一年,慈禧太后过寿(怎么哪儿都有她,狗不理有她的事儿,紫皮蒜有她的事儿,这扣肉也有她的事儿),御厨为了讨喜,将方肉从一个边起刀,慢慢刻出一个“万”字,取”万寿无疆”之意,并用十三种香料煨制。
赤土扣肉与家里做的扣肉工艺不同,首先精选五花三层的猪肉处理成长方块状,然后清洗去除猪肉中的杂质,再焯水去掉残留的血渍和腥味,放入调料煮至八成熟后捞出,刷上自制的嫩糖色。上完色的扣肉再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起泡(家里一般是炖,不用油炸),炸好后改刀成均匀肉片。切好的肉片入碗,浇上秘制调料后上笼蒸透。扣肉经大火蒸制两个小时,脱去脂肪,再扣于盘上,浇上酱汁。

现在的赤土扣肉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技艺,但在选料、用料上,较之以前更加精益求精,采用传统的高温消毒、低温保存、传统的木柴火为蒸煮方式,选用乳下三寸一指膘五花三层猪肋肉为主料,加入独创秘制调料,融入现代的酱油、酱豆腐、料酒、面酱、香油等调料,还要用煮、冒、炸、切、蒸、兑等十八道工序。这样做出的扣肉,色泽鲜亮,入口溢香,肥而不腻,使人回味无穷。这门独特的扣肉制作技艺已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天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一同入选的还有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

目前赤土扣肉已经品牌化,每年冬天,华明镇周围很多饭馆都有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