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俄乌冲突这出大戏,看得人眼花缭乱。一开始以为是速战速决,结果硬生生拖成了持久战,谁也没料到会这样,对吧?这仗,还真不是谁的武器先进就能赢的。
想当初,俄罗斯信心满满,打算来个“闪电战”,直接拿下基辅,速战速决。可现实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安东诺夫机场空降行动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他们那在叙利亚战场上屡试不爽的“合成营”,到了乌克兰,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后勤跟不上,装备散了架,战斗力直线下降, 不少好装备还被乌克兰捡了便宜。这说明啥?实战经验这东西,还真不是万能的,环境变了,招数也得变!
后来,俄罗斯调整策略,开始“重点进攻”,想一口一口地啃下顿巴斯。这招虽然奏效了一段时间,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都到手了,但乌克兰也不是吃素的,抵抗相当顽强。
随后,局势急转直下。乌克兰来了一次漂亮的大反攻,收复了不少失地,还让俄罗斯在国际上丢了大人。这之后,西方更加大力支持乌克兰,各种先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送过去。
俄罗斯吃了亏,也吸取了教训。他们开始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比如那著名的“苏罗维金防线”,死守阵地,消耗乌克兰的实力。
而乌克兰呢?一开始凭借着“人民战争”和西方的情报支持,顽强抵抗。之后,他们军队“北约化”的步伐加快,装备越来越先进,还组织了几次反攻。可惜,2023年的大反攻却没啥效果,碰上了准备充分的俄罗斯,吃了大亏。
这之后,双方都陷入了僵持。 正面战场打不动了,就开始打后方。乌克兰用无人机神出鬼没地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甚至连莫斯科都受到了威胁。俄罗斯也毫不示弱,不断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这仗,越打越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乌克兰还尝试过一些策略,比如在库尔斯克州的反攻,虽然没啥实际的战略意义,却赢得了不少政治筹码。
回过头看这三年,俄罗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空天军精确制导武器不足,反无人机能力弱,后勤保障跟不上。而乌克兰呢,虽然得到了西方的支持,但轻敌冒进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颠覆了传统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之前的经验,在高强度冲突中很多都不适用了。这给全世界都上了一课,战争的形态在变化,谁能适应这种变化,谁就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优势。这场仗,还在继续,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战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