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邀请"加拿大加入美国:关税大棒下的经济吞并阴谋

无缘提笔书 2025-02-12 12:44:37

2025年2月10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灯光照在特朗普标志性的红领带上。这位78岁的政治操盘手对着镜头露出商人式微笑:"加拿大有三天时间做出选择——要么支付25%的钢铝关税,要么加入美国。"轻描淡写的威胁背后,藏着比钢铁更冰冷的算计。

这绝非心血来潮的恫吓。当我们翻开美国百年扩张史就会发现,这个"邀请"的潜台词,分明是帝国主义的獠牙在暗处闪光。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拿大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时任加拿大外长弗里兰在记者会上眼眶发红:"向盟友挥舞关税大棒,是对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背叛。"

但政客的眼泪从不会白流。三个月后,加拿大用128报复亿美元性关税作为回应,却在《美墨加协定》(USMCA)谈判中被迫吞下"毒丸条款"——任何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需提前三个月告知其他两方。

七年过去,同样的剧本换了更赤裸的台词。

2025年的关税威胁,表面是保护宾夕法尼亚州的炼钢工人,实则是为敲开加拿大的资源宝库。

故当特鲁多政府还在为是否禁用华为5G设备纠结时,特朗普的算盘早已打到更深处——用关税绞索勒紧加拿大的经济咽喉,逼其交出资源控制权。

此时若你翻开美国国土兼并史,那么加拿大的处境就像极了1898年的夏威夷。

它们先是经济渗透,通过传教士建立蔗糖种植园来控制大部分土地,然后美军登陆支持蔗农推翻女王建立“夏威夷共和国”,最后通过《纽兰兹决议》,用"自愿加入"掩盖武装占领。

如今这套组合拳正打在加拿大身上:

能源领域,美国资本控制着加拿大78%的石油产能;

军事上,北美防空司令部实质架空了加拿大空防主权;

法律层面,USMCA第32.10条已埋下"制度吞并"的伏笔;

也许当特朗普说出"加入美国"时,他脑海中浮现的恐怕是19世纪"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扩张狂潮——那个用枪炮与合同吞并230万平方公里的黄金时代。

其实早在2024年的大选辩论中,特朗普曾脱口而出:"加拿大就像我们的储物柜,需要时随时可以打开。"这种帝国心态在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中早有印证。

更荒诞的是,当美国指责华为威胁"五眼联盟"安全时,加拿大情报安全局(CSIS)2019年报告显示:渥太华议会大厦的通信系统,至今仍在用思科设备向NSA传输数据。

这就是美式霸权的双重标准:

你的资源是我的战略储备

你的领土是我的前沿阵地

你的主权是我的谈判筹码

所以当特鲁多政府还在纠结"价值观外交"时,白宫早已把枫叶旗插上了资源掠夺的路线图。

但是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

1914年,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在《帝国主义研究》中写道:"宗主当国将殖民地榨取到临界点,反弹的巨浪会吞噬整个帝国。"

如今的美国正在验证这个预言:

制造业空心化:铁锈带失业率仍高达6.7%,比特朗普上台时还高1.2%

债务炸弹:联邦政府负债突破37万亿美元,每秒利息支出达10万美元

联盟裂痕:欧盟已启动《反经济胁迫工具》,28国联合反击美国制裁

就连最温顺的加拿大,也在悄悄布局破局之道:

它把资源武器化,2024年的《关键矿产法案》限制稀土出口;

它想去美元化,然后中加本币结算额较2020年增长470%;

它欲国防自主,然后宣布北极巡逻舰队扩建计划,拒绝美军永久驻扎。

这些反击如同照妖镜,映出美利坚帝国的黄昏底色——当吸血对象开始长出獠牙,再精明的商人也难逃被反噬的命运。

最后,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特朗普的关税恐吓更像帝国斜阳下的最后一支探戈。从1776年独立宣言到2025年兼并叫嚣,249年的美国史证明:

任何靠掠夺建立的霸权,终将被觉醒的力量撕碎。当加拿大记者追问"是否真要吞并我国"时,特朗普笑着岔开话题:"这是个有趣的建议。"但所有人都听懂了弦外之音——那个用枪炮开路的旧帝国,正在用关税书写新殖民主义的墓志铭。

0 阅读:0

无缘提笔书

简介:注意,这有一个混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