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月薪5000元,用21800元购买高顿教育“CFA-持证无忧4.0全科三年年卡-2022”,对她不算个小数目。“你想想,只要考取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你的收入可不止这点学费,而且可以换来一份好工作,从长远来看这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们这边的老师都是很优秀、很资深的……”看到王艳在犹豫,上海高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生老师一个劲地“劝导”她。
当王艳说到自己没那么多钱时,该招生老师说:“这更好办了,你可以用教育分期,而且是0利息,一个月只需支付800多元。”还没了解清楚,这位招生老师就让王艳下载一个APP,然后按照她的指示让王艳扫脸、绑卡。
“0息”“免息”背后
动辄几万元的学费,普通人很难一次性拿出。为游说消费者,分期贷款成为培训机构销售们游说的核心武器。“忽悠”交不起学费的学员用分期付款的形式缴纳学费,实则是给报名学员在金融平台上办理了贷款,不少学员因此背上不同程度的债务。
然而,当消费者因无法获得培训或者和教育培训机构解除培训合同后,由于贷款服务是学员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独立签订,而非教育机构,所以学员并不能因为教育产品的终止而拒绝缴纳贷款,其仍然需要向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支付相应的贷款及利息。 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依锋指出,买课走贷款,实践中可以解决部分学员因资金困难而无法购买课程服务的问题,扩大了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源,降低了培训机构的招生门槛,同时也增加了学员解除培训服务合同的难度。 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通常用“0息”“免息”等福利来吸引消费者。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他们在促成贷款的过程中,经常弱化“教育贷”本身的贷款属性和风险,而产生纠纷后消费者在举证时也难以证明教育机构存在误导或诱导的情况。对于培训教育机构和金融公司来说,盈利点主要就是学员的学费和教育分期利息。 “根据之前接触的案例中,培训机构的‘免息’等宣传,并不是真正的免息,而是以服务费、还款手续费的形式收取额外费用,且折算后的年化收益率远远高于普通贷款利率,一般涉及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退款难度大、转移责任等风险隐患。”陈依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表示,“免息”这种情况的确会存在,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获客率会搞“免息”的活动。但消费者也要关注是否存在手续费,以及逾期后的违约成本等问题。退费先还贷!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诱导学员办理“培训贷”、退费难成为主要投诉问题之一。
聊起退费过程,王艳用“极为曲折和痛苦”来形容。“高顿教育的工作人员不客气地向我说,只有先还了贷款才可以给我办理退费。我把学费交给了高顿教育,为啥他们反而催我还贷款,这让我很不理解。随后,贷款平台的催收人员天天用各种电话号码给我打电话、发信息,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几十个,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教育培训机构如何健康有序发展?
如今,随着教育培训需求的不断扩大,这一市场也越来越大,但同时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如何让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陈依锋指出,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经营者,应当积极优化招生流程,充分尊重学员的知情权及自主选择权,对教育培训合同中的课程费用、课程内容、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需要对学员进行充分说明,并留存向学员说明重要内容的录音、录像等资料,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切实承担保护学员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保障教育培训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作为教育机构,应当更注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而不是把其当作一种盈利的手段,要关注的是满足学员的教育需求。只注重盈利和所谓的套路会降低自己的教育口碑,同时也可能会面临法律上的诉讼风险。”李亚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相关市场管理者更应该注重对这种现象的监管,维护良好的教育市场和环境,对教育机构盈利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定具体的措施,注重奖惩并重。
撰文:文心
审发:张利娟
审定: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