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府第一次出现,就为它的败落埋下了伏笔——表面温馨,内里暗潮汹涌的年夜饭,齐梦麟院子里主仆打成一片的热闹。
和《红楼梦》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贾府有九分相似。
或许,贾宝玉一家的下场,就是齐府最后的结局。
但,造成这个结局的罪魁祸首一定不是齐梦麟。
尽管他一身纨绔子弟的臭毛病,尽管他因为罗疏而放弃了挽救大厦将倾的齐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罪魁祸首是齐家的当家人齐总督。
十多年前罗疏家里的那场大火,和他一定有关系,要不然齐雁锦为什么威胁证人,让他承认是自己见财起意而放的火?
还有他们家要割席的盐铁生意。
其实,不再发放盐引这个细节暗示的很隐晦:朝中有某个大人物出了事情,齐家失去了大靠山,齐总督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可靠之人,在这之前,家里人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做事。
那些参破其中玄妙的对手,会不会趁机落井下石?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齐总督刻在骨子里的嫡庶之分,加速了家族衰亡的进程。
外患不可惧,如果加上内忧,变数就多了,未来就不可控了。
内忧是齐雁锦,他有才华,有上进心,有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担当,可是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大哥身体不好,却年纪轻轻就有了官职,后来更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一路高升,就连不向往仕途的齐梦麟也被强塞了一个副千户。
齐雁锦就只能管着那些不能拿到明面上的生意,以及家里的迎来送往——这和大家族的管家有什么区别?
团圆宴上,老大发言之后,齐总督直接点名三儿子向奶奶汇报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只字不提齐雁锦。
——庶子有坐主桌的资格,却没有说话的机会。
老大死了之后,摇摇欲坠的齐家需要借助外来力量保护家族,想到这一点的齐总督迅速给三儿子找了联姻对象,齐梦麟差点拼了性命,都没有让老父亲改主意。
老二不是也没有结婚吗?
逼迫不愿意的儿子,无视积极配合的齐雁锦,齐总督的区别对待就差写在家训里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齐家老大的死,齐雁锦起了很大的作用。要不然,像大少爷不能人道这种秘辛,哪个下人敢说出去?
更别说大嫂和人偷情这种莫须有的谣言了。
齐雁锦一定是觉得大哥死了,“不学无术”还叛逆的三弟撑不起家业,齐家下一任家主之位顺理成章落到了他手中。
没想到,齐凤洲前脚咽气,老父亲后脚就给齐梦麟铺好了路,甚至在葬礼上就毫不掩饰把重担交到小儿子肩上的打算。
特别是联姻事件的发生。
齐雁锦几近绝望。
秦熠说烧了粮仓就能解齐家的燃眉之急时,齐雁锦动心了,也行动了。
太原府遍地灾民,总督的儿子却指使人烧毁粮仓,如此重罪一旦落实,齐家就永无翻身之日。
齐总督要为过去的所作所为负责任,齐雁锦要承担烧粮仓的罪名,他俩随着齐府的败落一身殒命了。
齐梦麟最后落得个被流放的凄惨境地。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罗疏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有秦熠的私心而引发的粮食之争,没有赢家,包括他自己。原著中,秦熠最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是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像他这类的恶人,一定会有报应。
还有刘巡抚。
他和秦熠一起囤积粮食,并妄图以此拿捏为灾民筹粮食而发愁的韩慕之的龌龊打算,一定会落空。
准岳父是一个在哀鸿遍野之际,拿灾民性命做筹码陷害对手、拿捏不听话的下属的小人。
韩慕之失望透顶。
曾经为了理想抱负,他放弃了深爱的罗疏,愿意和上司的女儿结为夫妻,现在看来,上司和他根本就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这一次,他不再犹豫,坚决的和刘婉退了婚。
可惜,罗疏的心里早就住进了别人,哪怕那个人已经一无所有,也不可能再回头了。
舍弃了刘巡抚这个靠山,韩慕之的仕途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不顺利。只是,弄丢了罗疏这个无论是心灵还是性格都和他十分契合的爱人,他再也体会不到幸福了。
盛极而衰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刘巡抚早晚会被自己做的事情反噬,齐梦麟一家就是最好的参照。不同的是,后者的善良,让他在风雨飘摇后依然有片瓦遮身,依然有爱人相伴。
刘巡抚、秦熠之流,就只能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