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男篮公布了15人大名单,然而这份名单一公布,便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李弘权的落选成为焦点,而杜润旺的留用也让不少球迷感到困惑。郭士强的选人思路究竟如何?为何争议不断?
作为本赛季最佳进步奖得主,李弘权的表现有目共睹。他在攻防两端都展现了全面的技术和极高的稳定性,被认为是球队的重要拼图。然而,他最终未能进入大名单,而这一决定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强烈不满。很多人认为,李弘权的成长速度和实际贡献完全值得一个席位,他的缺席无疑是一大遗憾。
与李弘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润旺的名字依然出现在名单中。然而,他的表现却难以服众。三分球命中率不稳定,防守端也频频出现漏洞,导致他在场上时常成为球队的短板。过去两年,杜润旺的状态更是持续低迷,这样的留用让人不禁质疑教练组的选人标准。
本届男篮的后卫线可谓人满为患,名单中包括赵睿、徐杰、赵继伟、廖三宁、高诗岩、程帅澎等多人。然而,这些球员中,除了赵睿在世界杯上略有亮眼表现,其他人都难以撑起外线重任。普遍存在的投篮命中率低和组织能力差的问题,让男篮的外线实力大打折扣。
郭士强选人思路引争议郭士强此前多次强调要为世界杯和奥运会做准备,但从这份名单来看,他的选人逻辑似乎并不清晰。过多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将,而忽视了像李弘权、赵维伦、林葳等潜力新星的使用。在面对亚预赛这样的比赛时,都不敢大胆启用新人,未来在更重要的国际赛场上,是否还能有足够的魄力?
未来展望:选人策略需调整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郭士强的选人策略存在一定保守性,而这或许会成为限制男篮发展的隐忧。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如何平衡经验与潜力,如何激活外线火力,将是教练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敢于突破,才能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