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艺术创作的内容再优质,也需要被推广和被传播,从哪条路径开始?3月21日上午,扬子晚报和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源·当代美术馆在南京签订合作协议。
艺术与传媒的融合,如何裂变出硬核高能量?
作为我国国画,中国画的专业化创作,较早可追溯到汉代时期,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体风貌在不同地区、南方与北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特点,是最能表现中国人从古至今审美趣味的一种绘画形式。
我们都知道,艺术传播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最早是人类口口相传。而在当下,以新媒体平台为点、以社交关系为线的网络传播矩阵,已经全球范围内建立。艺术传播的方式,就随之变得更加复杂了。可无论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有一个特征不会发生变化,那就是——优质的艺术内容是需要被推广的。
源·当代美术馆馆长王苏源致欢迎词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王文坚讲话
源·当代美术馆馆长王苏源表示,本次合作的共同愿景是希望借助新闻媒体的平台矩阵,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从而来推进文化惠民,“把艺术与科技、艺术与金融相融合,通过媒体的力量探索出中国画与世界艺术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艺术为人民服务。”
源·当代美术馆是一个新生代的艺术之家,充满朝气和锐气,拥有有源深流长、海纳百川的气质;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集纳了江苏省中国画领域的名家大咖,在高云会长的带领下,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创会以来,一直坚持中国画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艺术市场,同时不断在海外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为中国画艺术的弘扬传播和走向世界作出了辛勤努力。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讲话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主持活动
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在签约仪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学会坚持以学术立会、以作品立身、以艺术服务人民。学会成立9年来,举办了400多场活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艺术惠民活动。同时学会还致力于团结有志于推动中国画发展的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组织活动,让艺术走进大众的生活,从而让观众亲近艺术,让藏家拥抱艺术,让大众分辨什么是好的艺术。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传播。有传播力才有影响力。因此,今天的合作对我们学会来说,格外有意义。
人工智能开始绘画的时代,更需要推广优质的艺术内容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AICG式的艺术生产模式出现后,备受大众讨论。一方面,它向人类提出了新的难题,对传统的文化内容生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它又或许是一个可以被“克服”的难关,侧面推助着从事创作的人们,进一步反思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创作出优质内容,不被“AI”取代。
实际上,创作方越是鱼龙混杂,信息内容越是多样,我们就越迫切性地需要优质的艺术内容,来净化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思想。把它推广开来,以此维持巩固、提高人类的审美水平。
“艺术收藏如何在专业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大众化之间取得平衡?”“艺术与传媒的融合,如何裂变出硬核的高能量?”……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王文坚说,这些问题一直是媒体思考的问题,也一直是媒体在探索的课题。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显红与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签署合作协议
他认为,传播离不开艺术,艺术更需要传播。文化产业要避免两个极端:有文化没产业和有产业没文化。“艺术市场的开拓本质上是树立和擦亮艺术家品牌的过程。品牌的背后,永远是价值观、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输出,希望我们三家携起手来,进行艺术全产业链的开发,不仅通过大众传播培育大众艺术品牌,而且做好精准传播,在个性化定制和范围经济上大展拳脚。”
源·当代美术馆馆长王苏源与扬子晚报文体副刊部主任冯秋红签署合作协议
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殷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王文坚,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扬子晚报文体副刊部主任冯秋红,源当代美术馆名誉馆长、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长王强,源当代美术馆名誉馆长、香港美协主席吴欢,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圣文,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显红,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周矩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桑建国、樊蕾,源·当代美术馆馆长、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王苏源等出席本次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