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谅解,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前言朱安,一个普通的旧式女子,她本该有平凡的一生,却因嫁给了鲁迅而被世人关注。但成为世人的探究对象,并不是朱安想要的,她想要的只不过夫妻琴瑟和鸣、家宅安宁这样简单的愿望。
朱安
可事实证明,越是简单的愿望,就越是难以实现。她一生都没能得到丈夫的爱,与孤苦的婆婆和一间空房相伴了几十年。
不接受进步,就注定了婚姻的悲剧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悲剧,而造成这桩悲剧的原因有很多种:包办婚姻缺乏爱情基础、旧式理念与新思想的冲突以及鲁迅个人抗拒。
但其实还有一点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朱安自己亲手将这段婚姻埋葬了。
鲁迅
鲁迅出生于官宦人家,他的祖父翰林出身,曾外放到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其父是秀才出身,虽然一直闲居在家,但靠着祖辈积攒下来的家底,生活过得很是逍遥。
然而由于一场人祸,周家迅速走向了败落。
1893年,鲁迅祖父因犯下科场贿赂案,被囚禁于杭州府狱中。为救老爷子,全家上下每逢秋天都要卖田借贷,来保住他的性命。
鲁迅祖父
祸不单行,就在祖父入狱的第二年,鲁迅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家族中两代男性长辈的缺席,让这个家失去了主心骨,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鲁迅母亲的肩上。
那个年代,一介女子不可能在外抛头露面挣钱养家,于是家里的田产就成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按照鲁迅的说法,原来周家有四五十亩水田,但父亲去世后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可命运还不打算放过这一家人,周父去世后不久,鲁迅的四弟夭折,周母的精神也瞬间垮了。
鲁迅母亲
在周家落败之际,远房亲戚谦少奶奶为鲁迅介绍了一门亲事,对方是谦少奶奶婆母的侄孙女,也就是朱安。
家境不同往日,加之鲁迅作为家中长子,也确实到了议亲的年纪,于是周母便自作主张为儿子订了婚。然而订婚后整整七年,周家再也没有了动静,原因是在日本留学的鲁迅不肯接受这门亲事。
鲁迅写信让母亲退婚,并建议朱安另嫁他人。而周母则回信说,这桩婚事是她求来的,不能退聘,若退聘,对姑娘的名声不好。
鲁迅
于是,鲁迅退而求其次,提出希望女方放足、进学堂,然而朱家的回复却是:“脚已经放不大了,妇女读书不太好,进学堂更是不愿意。”
鲁迅收到信后是何感受,已经无从考证了,但他既然提出让女方放足等条件,就是变相接受了这桩婚姻安排,可朱家却一口回绝了,足以证明他们旧式思想的根深蒂固。
朱家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一番话彻底毁了鲁迅对这桩婚姻的最后一点期望。
鲁迅
从订婚到成婚的整整七年,鲁迅一直不愿意接受婚姻,如果不是朱家传来不实消息,婚礼或许还要推迟。
朱家听说有人看见鲁迅在街头抱着小孩,身边走着日本女子,心急如焚,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周母。周母也轻信了谣言,谎称自己重病,将鲁迅骗回了家。
回到家后的鲁迅,面对即将举办的婚礼竟然出奇的安静。他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愤然离开,作为一个新潮海归,甚至完全接受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鲁迅
鲁迅安静地接受了所有安排,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无奈。
试想,如果朱家人能够接受进步,让朱安放足、学习文化,这桩婚姻是否可能也不会成为悲剧。只可惜封建思想的毒害了朱家人,也毒害了朱安。
不怨命运不公,接受许广平唯一幸运的是,朱安并没有因为婚姻的失败而将过错归结于任何人,仍然乐观积极生活,尽心孝顺婆母、料理家务。
朱安和婆婆
鲁迅对朱安没有感情,但也没有外界传言的那样厌恶朱安。1912年,鲁迅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教育部工作。为了照顾母亲,他卖掉了家中老屋,在八道湾买了房子,将母亲和朱安一起接到北京生活。
之后,鲁迅和朱安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整整过了七年时间,虽然是夫妻,但形同陌路,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连话都不会多说。
1926年,鲁迅南下,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八道湾,两人自然再也没有见面。至于鲁迅为何不一直休书休了朱安,或许是他对朱安也有同情之心,若真的休了朱安,恐她一人难以在社会上生存。
鲁迅
鲁迅对朱安没有爱,朱安却对鲁迅有着深如海的感情。鲁迅去世后,她竭尽全力保护着丈夫的文稿字迹,自己生活拮据,却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拒绝前来购买文稿字迹的人。
朱安对鲁迅的这种感情,也可以让她包容一切,包括容纳许广平和她的孩子。
据鲁迅的唯一儿子周海婴讲,父亲鲁迅去世后,这位朱安女士还曾托人写信给他们母子,邀请她们一起到北京与她同住。并且表示,如果许广平母子到北平后,一定会为他们找一个清幽的住处,必定不会使他们母子受委屈。
朱安(右)
周海婴并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回复朱安女士的,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去北京,因为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建议。
不过,通过这封信不难看出,朱安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性。她能够称许广平为“妹”,可见她的心胸之宽广。
之后的岁月中,朱安时常写信给许广平母子,其间还有九次直接给周海婴写信。
鲁迅一家
一次,周海婴生病,朱安就托人代笔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听说海婴有病,我很记挂他。您好给他好好保养保养。”
期间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朱安还会写信问许广平要他们母子的照片,说很想他们。但实际上,从周海婴出生以来,他一直没有见过朱安。
晚年周海婴提到朱安说:“我体会到她心理上对于周家有了后代是欣慰的,她是把我当作自己的香火继承人一般看待的。”
鲁迅和周海婴
朱安之所以关心许广平母子,除了有鲁迅的关系外,还有许广平对她经济上的救济。因为自鲁迅去世后,八道湾就彻底变成了二弟周作人的产业,朱安没有生活来源,在那里生活得很是艰难。
许广平得知后,对朱安的境遇非常同情,她将本就不多的收入分一些寄给朱安,用于维持她的生活。
1947年,朱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她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便给许广平写了最后一封信,算作她的遗嘱。
鲁迅故居
按照朱安的要求,她希望死后与鲁迅合葬在一起,并且丧事皆按照旧例来。但许广平最终还是以从简的方式安葬了她,也没有让她与鲁迅合葬。
这并不是许广平苛待朱安,而是当时物价飞涨,周海婴又多病,许广平的经济情况也十分结局。至于合葬一事,后来许广平去世后,她的骨灰入土化作了肥料,也未能与鲁迅合葬。
不过,在朱安去世后,许广平倾尽全力前后从上海汇寄了三百五十万法币,还托闺蜜常瑞麟为其操办丧事。
朱安晚年
最终,朱安被葬在了西直门外保福寺的一块墓地中。令人遗憾的是,朱安的墓后来被毁坏,遗体也荡然无存,至今也她魂归何处。
朱安的一生很“卑微”,虽然她是鲁迅法律意义上唯一的妻子,但她至死也没能获得丈夫的爱。如果她当初听了鲁迅的建议,冲破封建枷锁,学习文化知识,是否也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参考资料:
周海婴.《直面与正视:鲁迅与我七十年》.作家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陈漱渝.寂寞身后事——鲁迅原配朱安逝世前后.《民主》.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