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盈窗,影影绰绰,清雅之间自带一份萧瑟与幽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1274dbc9151ace45d82a5bb6fa9a63.png)
△中国美协会员 张万琪《竹雨》
作为“岁寒三友”的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谦逊、虚心和坚韧,被视为君子之道,具有高风亮节的品格。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长特征被拟人化,竹子的精神进而升华至道德、精神层面,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e827e7b9bc0194d5794a0841bb7560.jpg)
△中国美协会员 牟丕芳《竹林深处》
因为竹子象征着君子之道,一众文人士大夫皆以追求竹子所具有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苏轼《于浅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他们以竹子自喻,予以精神寄托,可见古人对竹子的喜爱程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1e6eab168931bcd26fe88e96c67419.jpg)
△中国美协会员 蒋平《新篁》
竹子在诗词、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体现,许多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画作,使竹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b54037e4b19b92f93d8ba046cdb766.jpg)
△中国美协会员 白杰《修竹盈窗春意浓》
水墨画注重表现“意”,而不仅仅是“形”,强调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当代艺术家常常以简练的笔触和清新的色彩表现竹子的纤细袅娜,通过细腻的笔法和墨韵传达竹子的生动与灵动,再以留白、虚实结合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层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86e7c3005dd302d8e6ec962f77d73e3.jpg)
△中国美协会员 张立涛《清风高节》
水墨意韵下呈现的竹子,在艺术家变换莫测的技法风格下,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竹韵风采,形成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艺术作品,也在悠久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深邃与博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bedb30a42c8f728a80d54456f3cda2.jpg)
△中国美协会员 孙自强《小品系列4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da19d31362ae9c6b10b19f498bf175.jpg)
△中国美协会员 张培忠《竹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19e1a48d765dcdba221974cca4cae6.jpg)
△中国美协会员 朱爱菊《竹石仙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e267d850e853311100aad73d292d59.jpg)
△中国美协会员 王宗美《竹香晨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c7a16775c8404faab0535e47e8751a.jpg)
△中国美协会员 王法科《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