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直接扩张血管而降压,硝苯地平的制剂主要包括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为一天给药2次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Ⅰ)和(Ⅱ),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结构组成(决定释放机制)和规格不同: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规格为10 mg/片; 采用膜包衣片,将药物用一层控释膜包裹,通过控释膜的溶蚀、扩散等过程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规格为 20 mg/片,采用骨架型缓释技术,将药物以分子或微细结晶状态分散在惰性固体材料所制的“骨架”中贮库,通过在胃肠道内溶出、扩 散、溶蚀的过程延缓药物释放。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其他硝苯地平剂型的区别在于:
1给药次数:
硝苯地平目前分为硝苯地平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普通片需要一天给药3-4次,缓释片需要一天给药2次,而控释片一天仅需要给药一次,因此,从给药次数来讲,缓释片优于普通片,但逊色于控释片

2降压维持时间:
从降压效果来说,普通片给药后降压迅速,但维持时间短,血药浓度波动大,不利于平稳降压,与普通片比较,缓释片持续释药时间长达12 h,比普通制剂维持时间更长,避免了频繁给药带来的依从性不佳等问题。但缓释片与控释片比较,控释片一次给药可维持24小时的长效降压作用,因此,缓释片无论在长效降压和给药次数方面,都逊色于控释片,但是遇到需要迅速控制血压的情况,缓释片降压起效时间还是快于控释片。
3降压平稳性:
硝苯地平缓释片通常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释放,并非恒速释药,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呈正比,血药浓度达峰值后即缓慢下降,因此不能完全避免血药浓度的波动,对降压平稳性有一定影响,且释药速率易受胃肠道pH、食物及胃肠道生理环境的影响,而控释片按零级消除动力学释放药物,即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量进行释放,单位时间释放的药量相等,可持续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通俗来讲:缓释片中的药物释放速度不恒定,而控释片释放速度恒定,血药浓度波动小,降压更平稳,且无论进食、胃肠道动力还是胃内pH值等均不影响控释片的药效发挥。
由此可知,与普通片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虽然简化了给药次数,延长了降压作用持续时间,但其降压作用维持时间仅为12小时,因此,不属于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的降压时间应达到24小时或以上,药物要获得长效降压作用,要么本身具有超长半衰期,要么采用缓控释技术延长药效,如地平类药物中的氨氯地平,具有35-50小时的超长半衰期,属于真正长效的降压药, 硝苯地平的半衰期虽短 但制成控释片后,也能起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作用,但需要注意,无论是缓释片还是控释片,对缓控释制剂工艺水平的要求均较高,建议选择大品牌药企的缓控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