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巴拿马港口正式交割只剩最后6天时间,中方突然找上黑石集团是何用意?与此同时,商务部专家也罕见发声,李嘉诚这次真的会彻底出局吗?

3月24日,中方高层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此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公司时,就和中国有了交集。后来黑石在中国也投资了不少项目,甚至中投公司还曾是它的股东之一。
不仅如此,苏世民还在清华学院投资建设了一所苏世民书院,项目启动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还曾发来了祝贺信,由此可见苏世民的身份有多特殊。
而且由于黑石和贝莱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又正好赶上贝莱德收购李嘉诚港口的关键节点,所以这次会面显然不是叙旧那么简单。

苏世民
苏世民是1985年创立的黑市集团,1988年,苏世民找来劳伦斯·芬克组建了一个资产管理部门,这就是贝莱德的雏形,后来到了1992年,这个部门独立出去,成了今天的贝莱德,虽然分家了,但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关系密切,业务上往来密集,更重要的是,双方在某些领域还是竞争对手。
而中方这个时候会见苏世民,难免会让外界认为港口收购不仅是商业交易,更像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所以你说贝莱德该怎么做?继续收购虽然能讨好特朗普,但如果这笔交易真的涉及“国家战略”那必定会得罪中国,日后在中国资本市场推进也将阻力重重,这肯定不是贝莱德想看到的,毕竟中国很多公司的股权构成里都有贝莱德的影子。

除此之外,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近年来对基础设施投资兴趣浓厚,尤其是在港口、航道等核心物流节点频繁布局,如果再将李嘉诚手中的43个港口拿下,那等于把全球航运的一大半命脉都捏在了手里,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
而港口这种东西,不仅仅是商业资产,更是战略资源,如果贝莱德真的形成了垄断,谁能保证它不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影响全球贸易规则?
所以,交割前的反垄断审查成了关键一环,欧盟早就对大型跨国并购格外敏感,尤其是涉及基础设施的交易,日本和印度也可能提出异议,毕竟这些港口分布在23个国家,影响范围太广。

与此同时,还有专家搬出了中国的法律称,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即便交易发生在境外,只要对国内市场竞争产生限制性影响,中方就有权介入调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过高、挤压竞争对手,或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利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完全可以下场审查。
而这次港口交易,虽然涉及的43个港口都在海外,但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高度依赖这些航道,如果贝莱德控制了这些港口,抬高运费、优先服务某些客户,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中国方面也有可能展开审核。
而一旦审核不通过,那李嘉诚这笔交易可就算是泡了汤,最后不仅190亿美元打水漂,还落了个坏名声,被彻底赶出局!

而在中方高层会见苏世民之后不到48小时,中国商务部专家白明就发文,称李嘉诚“在商不言商”,因为李嘉诚根本没有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出售这批港口。
要知道,像巴拿马港口这样优质的基建资产通常是没人舍得出手的,而且就算想要套现离场,那肯定也是公开招标价高者得,但长和集团并未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而是直接选择了贝莱德,这背后肯定不是单纯的商业考量。
总之,巴拿马港口交易已经不仅仅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买卖,而是中美博弈十分关键的一环,最后六天时间,李嘉诚是否能扭转大局,我们还且拭目以待吧。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李嘉诚出售海外港口,外交部回应》
金融界:《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
人民网:《何立峰会见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