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因病离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星辰闪烁夜如幻 2025-02-13 18:26:17

2月6日,黄旭华因病离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以三十载隐姓埋名,铸就大国重器,如今您虽远行,但核潜艇的轰鸣,会永远诉说您的不朽功绩: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他带领团队,从儿童玩具模型入手,用算盘、磅秤、计算尺等“土办法”,一生为国深潜,终铸蛟龙。

黄老1958年开始研制核潜艇的时候,没有实物参照,甚至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更不用说内部结构和关键技术了。

但他并没有望而却步,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华盛顿”号儿童玩具,他通过这个玩具入手找灵感和思路,这也成了他探索核潜艇的起点。

那时候米国刚开始使用第一代计算机,一些数据的计算用计算机又快又准确,但我们用的是什么呢?是算盘、计算尺和稿纸,这样的方法有一点疏漏,结果就可能大相径庭,为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黄老前辈把科研人员分为两组,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要算几个礼拜,如果两组数据对不起来,就推倒重来。核潜艇要下水,重量不能超标,他就带领大家在入口的地方放一台磅秤,每次进入就过秤,并登记好、记录好。

为了确保核潜艇的外形既能保证速度,又能降低噪音,他带领大家把不同形状的模型放在水槽中,观察水流的变化,反复记录并改进,无数次尝试和调整,终于确定了合适的外形;核潜艇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各个系统如何布局、如何协调工作,都需要精心设计。黄旭华和同事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他们深入研究每一个零件,反复论证,不断优化。

海量的数据算盘去算,千吨的重量用磅去称,面对多艰苦的条件也从未想过放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办法发明办法,遇事克服困难不抱怨……正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死磕”的精神,让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发展越来越好!

据说1988年在核潜艇下水实验的时候,有未知的风险,他却与官兵一起坐上核潜艇,他的妻子李世英内心非常担忧,但仍然坚决支持,当下潜到300米的深度时,核潜艇发出“咔哒”一声响,他却在摇晃中端起茶杯,轻轻咪了一口,镇定的让大家继续记录数据,试验成功后,他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爱妻李世英却放声大哭……

深海无声,报国有痕。黄旭华克服重重困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的精神必将跨越时空,指引后来人以信仰破浪、以担当铸剑,在复兴的惊涛骇浪中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央视新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