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因何而生?为啥有人主张掰掉它,也有人愿意保留它?

部落隔说娱乐圈 2023-06-13 08:00:52

玉米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普通农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主粮型农作物;玉米,也叫玉蜀黍、苞谷、苞米等,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热带美洲地区,于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在我国已经有近500年的栽培历史了;与其它农作物相比,玉米在我国栽培历史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其具有适应性强、管理简单、产量高、品质优的物种特点;因此栽培面积发展很快,推广范围也较为广泛;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劳动人民也通过聪颖智慧和辛勤汗水,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玉米栽培技术与管理经验。

不过,有一项栽培管理技术在民间尚无定论,这项栽培技术就是——玉米“丫子”要不要掰掉或保留?玉米“丫子”,就是长在玉米主茎基部周围的分枝,实际也是玉米的分蕖;一般情况下,当玉米植株长至四叶期之后,如果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种刺激;诸如营养条件过于优越、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植株营养顶端优势受到影响等因素;在玉米植株基部的低位腋芽之处,就会有一个或多个分蕖滋生,这些分蕖,农民习惯将它们称为玉米“丫子”;玉米作为谷物植物中的一种,它和稻谷、小麦一样,在器官组织、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上存在许多共性特征;其中,分蕖就是众多典型共性特征中的一种。

虽然谷类植物的分蕖有许多共性特征,但也存在细微之处的区别;比如稻谷、小麦的分蕖是产量的参与部分,多承担开花结实的重任;但绝大部分玉米的分蕖,不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参与者,也不用承担开花结实的重任;对于玉米植株来说,它的分蕖就像一个旁观的赘物一样,排列在玉米植株基部周围,等吃等喝,无所事事,似乎成为玉米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的累赘。

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分蕖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反而会成为玉米生长发育的一种负担;何不掰掉,腾出营养供其主茎孕穗开花和提质增产呢?不过,也有人认为,玉米分蕖也是玉米植株的组成部分,它能长出来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主张保留玉米的这些分蕖;故此,在玉米的管理过程中,玉米“丫子”是掰是留,就成为许多人争议的焦点;那么,玉米“丫子”因何而生?它的存在真的像有些人说得一无是处吗?它的存在合理性又在哪呢?是掰是留,种植户究竟该如何抉择?要想弄清这些问题,这得从玉米为何会长“丫子”说开去。

玉米为何会长“丫子”?

其实,玉米“丫子”并不像有些人说得那样一无是处,它的存在最大意义就是玉米这个物种繁衍生息的备选策略;玉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作物,早在5000多年前,美洲古印第安人发现的并培育的玉米,就是一种能够分枝多杈的植物;当其中一个分枝失去开花结实能力的时候,玉米靠另外的分枝,还可将玉米的物种繁衍生息下去;只不过,随着玉米物种繁殖基因的不断进化,以及现代育种技术对玉米高产能力的选择,和植株抗性能力提升的生产要求,早已将玉米驯化成主茎顶端优势比较明显,靠单主茎孕穗结实的一种植物。

虽然现在的玉米物种经过多年多轮基因进化和物种改良,但玉米在遇到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时,或者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不可抗因素的抑制时;比如在温度骤变、极端环境、干旱涝渍、病虫害、土壤污染、顶端优势消除等情况下,玉米还可出现物种繁衍的复古返祖行为,依靠物种繁衍的备选策略,也就是分枝孕穗结实来延续物种的繁衍;所以玉米有两套灵活多变的物种繁衍策略,一种靠主茎孕穗结实的繁衍策略,这也是玉米物种的主要繁衍策略;另一种就是在主要物种繁衍策略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靠备用物种繁衍策略,将物种繁衍下去;这个备用繁衍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米长出“丫子”。

为何有人主张掰掉玉米丫子?

虽然玉米“丫子”是其物种繁衍受到抑制时,所激发出来的一种应激反应;但某些玉米品种,对抑制其生长发育的条件,反应过于敏感;比如轻微的气候变化、轻微的墒情变化,都可导致玉米长出“丫子”;而大部分长出“丫子”的玉米,其实主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程度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玉米植株,不需要长出“丫子”,不需要启动玉米备用繁衍策略,也能将玉米的物种繁衍的很好;由此,很多人认为玉米“丫子”是多余的赘生组织,所以主张将玉米的“丫子”掰掉,具体理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玉米“丫子”会分流走主茎养分,会降低主茎长势和产量;玉米的“丫子”,是玉米植株基部腋芽处衍生的分枝,它与主茎同处在一个根系水平上;当玉米滋生出“丫子”时,意味着“丫子”也要消耗营养进行生理生长;只要“丫子”存在生长,就势必会分流走供给主茎生长的一部分养分;当供给主茎的营养被分流后,肯定对玉米主茎的长势和后期的产量品质形成影响;而且,只要玉米的主茎存在,玉米“丫子”都存在长不大,很少孕穗结实的现象;这就造成被玉米“丫子”分流走的养分,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将这些不能孕穗结实的“丫子”掰掉,让根系汲取的养分全部供给主茎生长和孕穗,则主茎会存在理论上的提质增产可能。

二,玉米“丫子”的存在,会导致玉米垄间郁闭,会降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虽然玉米“丫子”长不大,但它长在玉米主茎的基部,它的枝叶可以导致玉米垄间存在郁闭情况;玉米本是就是一种种植密度比较大的植物,如果保留这些分蕖,会更增加垄间郁闭程度,会导致垄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如果玉米垄间长期阴郁,垄间土壤得不到充足光照,会致使玉米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土壤湿度大会给病虫害滋生与繁殖创造适宜条件;所以,玉米“丫子”的存在,会给玉米带来病虫害增多的隐患;如果掰掉玉米“丫子”,可明显降低垄间郁闭程度,可明显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

为何有人建议保留玉米丫子?

玉米“丫子”,是玉米物种繁衍生息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玉米物种繁衍生存受到威胁时,所激发出来的本能反应;由此也说明,玉米“丫子”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玉米“丫子”的存在,对玉米物种的理论繁衍生存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玉米“丫子”还能给玉米主茎生长发育带来五个方面的好处。

一,玉米“丫子”的存在,可以提升植株光合叶片的数量,可以提高光合叶片面积;玉米“丫子”与主茎同处在一个根系上,在理论上,玉米“丫子”也是玉米植株的一部分;相对于只保留主茎的玉米植株来说,玉米“丫子”的叶片,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的光合叶片数量,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叶片面积;有研究成果表明,保留玉米“丫子”的玉米田,每亩叶片面积可达2374平方米至3100平方米;而只保留主茎的玉米田,叶片面积总量每亩仅为1646平方米;从这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保留玉米“丫子”的叶面积显然比掰除“丫子”的叶面积高出很多;叶面积多,也就意味着每亩玉米叶片转化给玉米植株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玉米在光合转化物质更为丰富的情况下,优质高产的概率会更高。

二,玉米“丫子”的存在,可以诱导玉米滋生出更多根系与更发达的根群;保留玉米“丫子”,可以增加玉米株型舒展宽度;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株幅与根系数量以及发达程度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玉米的株幅越宽,根系数量就越多,根群也就越发达;也有研究成果显示,保留玉米“丫子”的植株根系数量,比掰除玉米“丫子”的植株根系数量多出95%左右;而玉米根系数量多,根群越发达,理论上从土壤中汲取到的营养物质会更加丰富,从而回馈给植株的养分会更为充分和全面;玉米植株在充足营养物质的保障下,优质高产更容易成为可能。

三,玉米“丫子”的存在,可起到保持土壤墒情的作用与效果;玉米“丫子”主要滋生在玉米主茎基部周围,与地面距离非常近;玉米“丫子”的枝叶,可以阻碍风吹日晒带走土壤中的水分,可以降低光照对土壤水分的蒸腾作用和蒸腾速率;这也无形中提升了玉米植株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对于灌溉条件不便的田块来说,玉米“丫子”的存在,对保持玉米田间土壤墒情的作用尤为明显;也有研究数据显示,保留玉米“丫子”的田块,近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比掰除玉米“丫子”的田块土壤含水量高出14%左右。

四,玉米“丫子”的存在,可在主茎需要时,将养分回流给主茎;一般情况下,当玉米抽雄后,随着玉米主茎增高,叶片数量和宽度增加,玉米“丫子”获取到的光照会越来越减少;玉米“丫子”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越来越黄化的症状,最终会走向枯萎灭亡之路;而玉米“丫子”中的养分,比如转移性和重复利用性较强的氮钾物质、光合产物以及水分,在枯萎之前,可以将这些营养物质和生殖要素回流给主茎,以利主茎更好的生长发育和提质增产。

五,玉米“丫子”的存在,可以削弱主茎的营养顶端优势,可帮助主茎塑造成优质高产的株型;玉米“丫子”的出现,与土壤中的营养水平有一定关系;比如土壤中的氮素水平过高,富余的营养可以刺激玉米启用备选繁衍策略,也就是长出“丫子”,然后主茎会将不能消耗的富余养分,分配给玉米“丫子”;主茎在养分被分流的情况下,营养顶端优势肯定会被削弱,玉米主茎也就不会发生旺长现象了;生产事实也证明,凡是长出“丫子”的玉米主茎,一般基部茎节较短,茎节矮胖粗壮,主茎旺长的概率极低;而主茎矮胖粗壮的株型,正是优质高产所需要的株型。

玉米丫子是掰是留该如何抉择?

玉米“丫子”是其遗传基因决定的,在生存和繁衍受限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一种物种潜在本能反应;如果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其生存和繁衍受限的刺激程度,尽可能的为主茎正常生长发育提供适宜条件;比如适温期种植、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保墒等,则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丫子”的发生数量;那么,玉米“丫子”会不会存在一部分人主张掰除观点所陈述的与主茎争夺养分的行为呢?

事实证明,每亩玉米田中,偶见玉米“丫子”孕穗,且玉米“丫子”的穗恵少见结实;而每亩玉米田中,仅有不足1%的玉米“丫子”生长量与主茎持平,绝大部分的玉米“丫子”在主茎抽雄前会逐渐枯萎;而且,绝大部分的玉米“丫子”发生时间是在苗期;苗期生长量较小,对养分的消耗量极小,玉米“丫子”生长所消耗的养分,对主茎正常营养生长基本不构成威胁;相反,玉米“丫子”在主茎长高后,受光照所限,会逐渐黄化枯萎;玉米“丫子”在枯萎前,会将其中营养和生长要素回流给主茎,对主茎营养生长和孕穗结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玉米“丫子”基本不存在与主茎争夺营养的现象,即便微有,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玉米是一种高密度种植的一种植物,田间群体基数大,叶片数量繁多,劳动投入大,不便于开展掰除玉米“丫子”的田间管理;而且,玉米“丫子”会掰而复生,一时掰除并不能一劳永逸,重复掰除还会增加劳动用工投入,增加玉米种植成本投入;对于玉米来说,掰除玉米“丫子”在理论上会得不偿失;再一方面,掰除玉米“丫子”,会给玉米主茎基部形成创伤,土传菌素会从掰除“丫子”创面潜入,会给玉米带来滋生病虫害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玉米“丫子”可以不用刻意掰除,由它自生自灭罢了。

#图文妙笔计划#

1 阅读:416

部落隔说娱乐圈

简介:不定时和你探讨娱乐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