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蕨板植更新,朽木更换周期,雨林餐厅养护,新基质预处理
在众多的室内绿植里,鸟巢蕨是非常特别的一种。它长得就像一个大鸟巢,叶片向四周散开,特别有热带雨林的那种神秘又旺盛的感觉。
鸟巢蕨在南方一些热带地区比较常见,像云南的西双版纳,那气候又湿又热的,鸟巢蕨在野外随便就能长一片。可到了北方的室内,要是养护不当,那问题就多了。
先说说在居家场景下养鸟巢蕨的事儿。我有个朋友,家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在自家的阳台上养了盆鸟巢蕨。一开始,那是充满期待啊,毕竟这鸟巢蕨的样子特别好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叶子开始发黄,生长也变缓了。这就是典型的因为没养对地方而出现的问题。
咱们再说说这朽木更换周期。在雨林餐厅里,好多地方都喜欢用朽木来做鸟巢蕨的栽培基质,因为鸟巢蕨本来就喜欢那种有点木质又疏松的环境。一般来说呢,如果是在比较阴湿的气候环境里,像广西部分地区那种天天有点小雨、湿度很高的地方,朽木更换周期大概是3 - 5天一次。这是为啥呢?因为这种环境里细菌、藻类这些微生物繁殖得快,它们会把朽木里的营养物质分解掉。可要是到了像新疆这样比较干燥的地区,在雨林餐厅里虽然能营造出一定的湿度,但总体还是相对干燥些,朽木更换周期就能延长到7 - 10天。我有个同事在广西南宁的一个雨林餐厅工作,他就说啊,之前没太注意朽木更换,结果发现鸟巢蕨的根在朽木里长歪了,因为朽木表面长了一层黏糊糊的东西,根在里面乱爬。而且过不了多久,鸟巢蕨的叶片就开始打蔫,不再像以前那种饱满圆润的样子。
说到这,那就得提提鸟巢蕨板植更新了。现在有不少人喜欢把鸟巢蕨板植,看起来好看而且节省空间。不过板植也有不少坑呢。我听说在山东青岛,有个花友买了一盆板植的鸟巢蕨,花了好几百块钱。刚买回来的时候还挺好的,可是没过一个月,就发现叶子没精神了。原来是那个板植的设计不太合理,底部排水不通畅。鸟巢蕨要是长时间泡在积水里,那是很要命的。
咱们再对比几种和鸟巢蕨类似的植物。比如说铁线蕨,铁线蕨叶子也是又细又薄,但是它的颜色没有鸟巢蕨那么绿,比较淡。在湖南的一些山区,要是溪边的环境,铁线蕨长得可好了。可是铁线蕨比鸟巢蕨还娇气,因为它的根更细更脆弱。还有卷柏,卷柏有个很神奇的特点,就是在干枯的时候丢水里就能活,不过它的株型不像鸟巢蕨那么好看。我有个重庆的邻居说,他在阳台上种过卷柏,刚开始觉得好玩,但是后来发现卷柏虽然好养活,但是一直没那种观赏上的满足感,不像鸟巢蕨,看着就很有热带风情。再说说桫椤,桫椤可是比鸟巢蕨大多啦,而且桫椤在海南的一些原始森林里才能看到。桫椤的叶子比鸟巢蕨更厚实一些,不过桫椤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高,温度得在20 - 30度左右,湿度得在80%以上,这要是在东北的黑龙江,那环境就太不匹配了。
咱们回到鸟巢蕨的养护上。要是想在雨林餐厅里养好鸟巢蕨,新基质的预处理可是很重要的。在海南,那可是热带气候,常年高温高湿,那里的雨林餐厅养护鸟巢蕨就很有一套。他们在鸟巢蕨换基质之前,会先对新的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的做法是用开水烫泡,大概泡个3 - 5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晾干。这一步能杀死基质里大部分的病菌和虫卵。而且新的基质里,松针的比例很关键。松针可以提供酸性环境,这对鸟巢蕨生长有好处。在广东的潮汕地区,雨林餐厅里用的松针是从当地山上收集的,他们发现用当地的松针,鸟巢蕨长得特别壮。一般松针的量能占到基质的30% - 40%左右。
咱们再说说在咖啡厅里养鸟巢蕨的情况。咖啡厅里人比较多,空气流通不是特别好。我有个朋友在重庆的一家咖啡厅工作,他们把鸟巢蕨放在角落里的架子上。开始的时候,鸟巢蕨的叶子总是有点干枯的边缘。后来发现是因为咖啡厅里灯光的热量。虽然灯光亮度不是特别高,但是长时间下来,热量积累对鸟巢蕨还是有影响的。于是他们就在鸟巢蕨上方稍微拉了点帘子,遮挡了部分光线,之后鸟巢蕨的样子就好多了。这也说明,即使是看起来对光照要求不高的鸟巢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照条件。比如在南方的广东,阳光比较强烈,光照时间长的地方鸟巢蕨需要适当遮荫,而在北方的哈尔滨,光照比较弱,鸟巢蕨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但也不要让直射阳光照到。
从施肥方面来说,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也会影响鸟巢蕨的生长。我在云南的一个农业园子里,看到一个云南本地的种植户养护鸟巢蕨。他说他们一般会使用腐熟的饼肥,大概每个月给鸟巢蕨施一次薄肥。如果是在北方的一些寒冷地区,比如吉林,因为冬季气温低,鸟巢蕨基本都休眠了,这时候就不能施肥了。而在南方,冬季相对温暖,像福建的部分地区,还是可以适当施肥的,但肥量要减少,大概是每个月施半次薄肥的程度,防止鸟巢蕨徒长或者肥害。
对于雨林餐厅养护鸟巢蕨来说,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在云南的大理,那里的气候温和,雨林餐厅里只要保持通风良好,基本上鸟巢蕨能一直生长得不错。但是在北方的冬季,如果没有暖气设备,像山西的一些地方,鸟巢蕨基本就活不了。所以在北方的雨林餐厅如果想养鸟巢蕨,就得配备合适的加热设备,把温度控制在15 - 30度之间。
还有一种很冷门的蕨类植物叫鹿角蕨,和鸟巢蕨相比,鹿角蕨的形状更奇特,叶子是鹿角状的。在四川的一些山区,能看到野生鹿角蕨的身影。但是鹿角蕨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要求比鸟巢蕨更精确。还有桫椤蕨,它的叶片颜色有点黄绿色的,和鸟巢蕨那种深绿很不一样。桫椤蕨对土壤的肥力要求更高,它生长很慢,在海南的一些热带植物园里才能看到精心培育的桫椤蕨。还有铁角蕨,铁角蕨比较喜欢长在有岩石缝隙的地方。在福建的一些山区的岩石地带能发现很多铁角蕨。对比鸟巢蕨,铁角蕨更耐晒一点,不过耐水湿能力比鸟巢蕨要弱一些。
再回到鸟巢蕨板植上。我知道有个江苏苏州的园艺爱好者,他尝试做板植鸟巢蕨的时候,一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固定鸟巢蕨的植株。后来他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方法,用小块的苔藓来固定,效果还不错。苔藓能吸收多余的水分,还能给鸟巢蕨的根部提供一定的支撑。但是在不同湿度的地方,苔藓的用量也有讲究。在湖南那种湿度比较高的地方,苔藓用量可以少一点;在北方的干燥地区,苔藓用量就要多一点,不然植株固定不住。
在乌木更换周期这一块,如果是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雨林餐厅的环境比较封闭,空气湿度虽然大但是通风稍差,乌木更换周期大概是5天一次。因为那种环境下,朽木更容易滋生有害物质。而在海南那种湿度高且空气流通较好的雨林餐厅,乌木更换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到7天。有个海南万宁的雨林餐厅老板说,他能准确判断乌木是否需要更换,就是看鸟巢蕨根须的颜色。如果根须颜色变得灰暗,那就是乌木不能很好地给根须提供养分了,就差不多该换了。
咱们再说说鸟巢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在春夏季节,鸟巢蕨生长旺盛。我有个朋友在海口的雨林餐厅,他说春天换盆的时候,鸟巢蕨的新叶子长得特别快。大概一个月就能长出好几片新叶子。但是在秋冬季节,鸟巢蕨就生长缓慢了。在北方的城市,像北京,秋冬季节气温低,光照也不足,鸟巢蕨的叶子颜色会变暗,生长速度明显变缓。这时候就需要调整养护策略,比如减少用水量,避免温度过低。
在盆栽鸟巢蕨时,花盆的大小也很关键。我见过有人在云南的农村种了一盆很大的鸟巢蕨,花盆很大但是营养土少,结果鸟巢蕨长得并不好。因为在那种大花盆里,土壤不容易保持湿度,而且通风性也差。一般来说,在华北地区,像北京那样,如果是中小型的鸟巢蕨盆栽,花盆直径在20 - 30厘米左右就比较合适。而在南方一些温暖潮湿的地区,比如广东,花盆的透气性就更加重要了,花盆可以用陶土盆,这样通风好,就算土壤稍微多一点,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