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一首短诗,譬如五绝,聊聊四句,区区20字,要做到全篇都是名句,尚且不难。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日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但是,“难”不代表做不到,“少”不代表没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一篇封神之作:全词19句,句句是名句。这里对“名句”的定义,不只是脍炙人口,而且是兼具艺术性与哲理性,既有语言之美,又有思想之美,不仅被选入了小学课本,还被重新谱曲演唱。其词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变法,与当权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到地方做官。因与苏辙手足情深,苏轼曾多次请求调任到弟弟附近任职,怎奈一直未能如愿。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知密州(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与弟弟团聚的夙愿再次落空。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中秋团圆节,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彻夜饮酒,酩酊大醉,举杯仰望中天明月,念起与弟弟苏辙已经有7年未见,不禁心潮涌动,于是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的上阕,借中秋明月,引发对天上人间的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怎么才能知道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宫之上,现在是何年何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本想驾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月宫虽美,我却承受不住那高处的寒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如留在人间,在月下尽情起舞,看影子在月光中舞动。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对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纪年方式不同的猜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球表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温度可以低至零下150摄氏度甚至是零下180摄氏度。所以,纵然月宫再美,苏轼也不敢去。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外太空环境太恶劣,看来还是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
当然,这只是一种“趣谈”,仅供娱乐,切莫当真。言归正传,继续下阕。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去经年,我与子由(苏辙,字子由)已经分别7年。月儿啊月儿,你我之间本无愁怨,为何你要在我与亲人分别时格外的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以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如此,只愿相互思念的人平安喜乐,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光,宛如共度这相聚的时刻。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是千古封神,无出其右者,宋代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评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