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在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的张家泉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选举。
全村的8个党员一致推荐,让一位没有双手双脚,还失去了一只眼睛的人当支部书记。
此人极力推脱,表示自己是个残疾人,难以当此大任。
但是最终,他还是接过了这副担子。
从此后,他就拖着沉重的假肢,带着乡亲们一步步走向富裕。
这个特别的村支书,就是朱彦夫,一位从朝鲜归来的志愿军战斗英雄。
他是如何失去手脚的?他这个村支书又干得如何呢?
这就要从淮海战役说起了。
朱彦夫就是张家泉村人,1933年出生。
张家泉村虽然算不上是革命老区,但是在抗战期间,参加八路军的人也不少。
朱彦夫耳濡目染,也对参军充满了向往。
他曾经去报过名,但是由于年龄太小,部队没有要他。
好不容易到了1947年,解放军再次扩招,朱彦夫才以16岁的虚岁报名成功。
这之后,由于自己心思灵活,善于奔跑,他很快就成了一名爆破手。
不久之后,淮海战役开始了,朱彦夫多次炸毁敌人的碉堡,立了不少功。
1949年5月,他又随着部队渡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
在解放大上海的时候,朱彦夫一个人就炸掉了敌人的3座碉堡。
也是在这期间,朱彦夫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1950年,为了支援经济建设,朱彦夫所在部队准备要解散了。
而他也听说,组织上给家里分了田地,从此后一家人有奔头了,于是也准备退伍。
但就在此时,朝鲜半岛烽烟再起,上级紧急命令所有士兵赶紧归建。
朱彦夫只能再次拜别母亲,来到了朝鲜战场。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50年底,朝鲜大地寒冷刺骨。
而朱彦夫准备去战斗的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气温更是跌到了零下三十多度。
由于出发匆忙,战士们的身上仅有一身薄棉衣,根本顶不住朝鲜的寒风。
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却在雪地里埋伏了7天。
敌人十分狡猾,迟迟不肯进军。
终于在11月27日,美军行动了起来,并且掉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当时,朱彦夫的任务,是守住250号高地。
敌人困兽犹斗,攻击相当猛烈。志愿军据守高地,不断向敌人还击,但是武器上的差距,仍让我军困难重重。
渐渐地,朱彦夫和战友们的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人也一个个相继牺牲。
随着一声巨响,朱彦夫被气浪吹上了天,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当时,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都高喊着为朱彦夫报仇,继续和敌人厮杀。
不久之后,敌人开始撤退,志愿军也展开了反冲锋。
而受伤的朱彦夫,只能和很多牺牲的战友一起,暂时被放在了阵地之上。
不久之后,后续部队上来,开始打扫战场。此时人们才发现,朱彦夫仍有脉搏和呼吸。于是,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他的左眼眼球已经被炸飞了,右眼也受了伤。更严重的是他的双手双脚,由于在冰天雪地里暴露了太长时间,早已溃烂了。
医生不得已,只能给他截肢。
在经历了四十多次手术和九十多天的昏迷之后,朱彦夫醒了过来。
但是他随即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双腿自膝盖以下什么都没有了,左眼彻底失明,而右眼也仅剩下了极为模糊的视力。
这样的一副残躯,让他如何生活下去呢?
朱彦夫苦恼不已,甚至想到了自杀。
但是,医护人员发现他的倾向后,立刻开始开导他。
医生表示,如果他如此轻易地去死,怎么对得起那四十多次的手术和护士数个月的照顾?
既然好不容易从战场上活了下来,他怎么能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为了给他增加正能量,医生还找来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朱彦夫学一下保尔柯察金的事迹。
经过医生反复地开导,朱彦夫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不再成天想着死了。
这之后,他被送到了泰安荣军休养院生活。
这里的生活条件不错,而且医药费也全部由国家来承担。
但是,朱彦夫身残志坚,不想继续麻烦国家。
很快他就写了申请,要求回家。荣军院领导劝了他几次,但看他心意已决,便只能同意了。
于是在1954年,朱彦夫带着一副黑眼镜,穿着假肢,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朱彦夫的回归,还真在村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因为三年前,部队认为他牺牲了,已经给他家颁发了军烈属的证明和牌匾。
他的母亲当时很伤心,甚至给儿子立了一个衣冠冢。如今朱彦夫回来了,在别人眼中,这不就是死而复生。
朱母虽然高兴,但是看到儿子的样子后,又忍不住伤心。
同时她也知道,在部队中,儿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于是她假意对朱彦夫说:“你走吧,我养不了你。”
此时,朱彦夫却对母亲表示,自己不需要人照顾,他要自食其力。
从此后,他从喝水、吃饭等小事一点点做起,一点点磨炼自己的生活技能。
慢慢地,他居然恢复了生活和生产的能力。
全村人都觉得他了不起,于是便决定给他找一个媳妇。
此时,朱彦夫坚强生活的事迹,已经广为流传。
一个叫陈希永的女护士,感动于他的执着,于是决定嫁给朱彦夫,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和睦,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
时光匆匆而过,眼看就到了1957年,张家泉村的领导准备换届。
这一次,参与投票的8个党员,一致推举朱彦夫为新的村支书。
朱彦夫推脱不过,只能接下了这副重担。
从此后,他便拖着沉重的假肢,在田间地头巡视,寻找家乡贫穷的根源。
朱彦夫回家后才发现,虽然已经解放多年,但是家乡仍没有富裕起来。
甚至赶上年景不好,乡亲们连饭都吃不饱。
所以,他心里早就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向“贫穷”这个大敌宣战。
成为村支书后,他就开始带领乡亲们整修道路,种植果树,将农业生产的领域从粮食拓展到经济作物。
另外,他还带领乡亲们改造低洼的沟坡,凭空多搞出来了四十多亩土地。
困扰张家泉村的顽疾有两个:缺水和缺电。
没有水就无法浇地,没有电不仅上不了电动抽水机,到了晚上还只能点油灯,浪费极大。
朱彦夫当上村支书后,便开始着手解决这两大难题。
他从城里请来了水利专家,然后每天跟着他们一起在村里勘察,寻找水眼。
到了1965年,张家泉村先后打出了三眼出水量很大的水井,基本上解决了吃水和灌溉的问题。
接着,朱彦夫又不顾身体残疾,先后前往上海、南京等地,联系各种线材,来解决用电问题。
到了1978年,张家泉村终于通上了电,创造了沂源县的历史。
而朱彦夫也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绰号: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87年,曾经和朱彦夫并肩作战过的迟浩田将军来看望他,并且鼓励他将自己的事迹写成一本书。
朱彦夫于是开始写作,但是困难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他的手无法握笔,只能用嘴叼着笔,然后用半截的胳膊辅助,一点点地写字。
这样用不了几分钟,他的胳膊就会产生神经性疼痛。
他写写停停,往往一天只能写五百多字。
而另一方面,他的文化水平低,遣词造句总是有些力不从心。
甚至有些字他不会写,还要查字典。
就这样,他用了7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三年之后,他又写下了小说《男儿无悔》。两部书加起来,字数达到了五六十万字。
由于感人的事迹,朱彦夫在2019年,被国家授予了“人民楷模”的称号。
2022年,他又入选了“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
如今,这位身残志坚的英雄仍然健在。他的故事,仍在持续鼓舞着每一个人。
希望在日后的岁月里,英雄朱彦夫能一切顺利。
参考资料:
[1]宋熙文.在学会走第一步路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事迹采写后记[J].青年记者,2019,(31):38-39.
[2]武殿举.像朱彦夫那样永不下战场[J].党建,2019,(03):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