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很多战将,前期看着虎虎生风,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好不英雄。
如虎牢关吕布大战刘关张三兄弟,“三十回合”不落下风,垫底三国名将第一把交椅。而在徐州之战时,与张飞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甚至见到醉酒状态的张飞,都不敢轻易招惹,可见武艺有所衰减。后期被曹操围困下邳,更是沉浸酒色,战斗力不可与昔日相比。
一代名将关羽,前期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威震天下。而到了后期,战不倒黄忠,庞德等辈,败走麦城,令无数英雄唏嘘。
既然吕布,关羽这样的勇将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战斗力有所衰减,那三国中有没有战力随着年龄增长衰减并不厉害,或者战斗力没有一丝降低的人呢?其实细分起来,三国中真还有这么几员勇将宝刀不老!
当然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这员战将必须活得久一点,能够在演义中有多幅表现机会。只战斗两三次,也不足以说明问题。
其一,赵云
蜀国的常胜将军,在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登场,一个十八七岁的少年,就可以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赵云最后归顺刘备,禳山之战挑高顺,长坂坡救阿斗,汉中之战败徐晃,经典战役比比皆是,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武艺。
赵云一直到“年过七旬”,白发苍苍时,还冲在蜀军第一线上。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凤鸣山之战,赵云阵斩韩德父子四人,生擒一人,古今罕见。可以说,当时的赵云,一直是蜀国战力的天花板。
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其二,张郃
张郃在正史中登场较早,在讨伐黄巾兵时就是冀州刺史韩馥的部下,不久就归顺了袁绍。在演义中,于官渡之战登场。与大将张辽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暗暗称奇。在投降曹操后,为曹魏南征北战,立功不少。
不过张郃前期,与刘备方交手时,胜少败多。渭水之战败于马超,巴西之战败于张飞,汉中之战败于黄忠,赵云。但张郃作战风格投机,善于保存实力,一直活到了诸葛亮北伐时,可以说是慢慢熬成了天下第一勇将。直到六十多岁时,还任先锋大将,为曹魏拼搏。
张郃作战勇猛,什么魏延,关兴,王平都不是其对手,连诸葛亮都忌惮道:“此人不除,必为蜀中之患!”
其三,魏延
魏延在三国中期登场,于刘备携民渡江时,为了迎接刘备,与文聘大战。在关羽征战长沙时,杀了太守韩玄,救了老将黄忠,也算是大功一件。此后便成了刘备部将,入川作战极为勇猛,在刘备夺占汉中时,甚至力压张飞,成为了汉中太守。
魏延在五虎将接连亡故后,成为了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多次为诸葛亮北伐先锋。从赤壁之战前夕到诸葛亮病逝后,这近三十年间,都是魏延的奋斗史。可惜魏延被诸葛亮忌惮,在两军阵前被马岱偷袭而死,可谓晚节不保,没有像黄忠一样战死沙场而成了内斗的牺牲品。
其四,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是对蜀国人才凋零现状的描述。但谁知,廖化也是响当当的蜀国名将,一个被忽略的将才。
演义中廖化从关羽千里走单骑后登场,本想跟随关羽,但由于是黄巾出身,所以没有被二位夫人容纳。廖化直到刘备入川作战前,才投奔到关羽麾下。廖化自此为蜀国奉献了一生,直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廖化才停止了征伐。
但不能否定的是,廖化后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能阵斩魏国大将,随姜维大败魏军。甚至在诸葛亮时代,廖化曾击败司马懿,夺得金盔,录为头功。虽然不如关羽,张飞等人出名,但白发之年仍能为国效力,征战天下也算是勇将了。
其五,丁奉
丁奉是江东的四朝元老,曾作为小将,跟随周瑜在公元208年,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如果说廖化为蜀汉奉献了五十年,那丁奉就奉献了六十年,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
在夷陵之战后,魏主曹丕趁机攻打江东,丁奉随徐盛等大败曹军,丁奉与孙韶冲锋陷阵,一箭射死张辽。其后在随陆逊北伐时,也立功不少。
但最值得肯定的是,东兴大捷。公元252年,孙权病逝,曹魏趁机讨伐江东。丁奉身先士卒,在东兴大堤上,率领三千水军,大败曹军。
原著中写道:韩综急拔帐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从左边转出,忙绰枪刺丁奉,被奉挟住枪杆。嘉弃枪而走,奉一刀飞去,正中左肩,嘉望后便倒。奉赶上,就以枪刺之。三千吴兵,在魏寨中左冲右突。
甚至在蜀汉灭亡时,丁奉还率军西出,名为救援,实则为东吴夺取地盘。
以上五人可为宝刀未老之将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