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儿童节,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四川眉山维多利亚小区却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下午5点17分,一声巨响划破小区的宁静,一个年轻的生命从33楼坠落,砸向了楼下无辜的行人。
围观的人群迅速聚集,惊恐、慌乱、议论纷纷,救护车呼啸而至,带走了奄奄一息的伤者,也带走了人们心中残存的一丝希望。
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也揭开了隐藏在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个沉重的话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责任,究竟该如何界定?
一、命运的交叉点:两个家庭,被一场意外捆绑死者名叫侯某,年仅25岁,事发前,他独自居住在维多利亚小区B1栋33楼,警方在勘察现场时发现,侯某房间的窗户敞开着,窗台上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或挣扎的痕迹。
很快,警方的调查结果出来了:侯某系自杀。
消息一出,小区里炸开了锅。
“好好的小伙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听说他工作体面,家庭条件也不错,怎么会自杀呢?”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却没有人知道,在这起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侯某,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难过的是,有一对祖孙被侯某砸中,是小区住户张大妈和年仅3岁的孙女小陈,祖孙二人当时正在楼下散步,对于从天而降的横祸毫无防备。
小陈当场死亡,张大妈身受重伤,经医院全力抢救6天后,最终也不幸离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支离破碎。
张大妈的儿子陈先生,在短短几天内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两位亲人,悲痛欲绝,难以接受现实。
而侯某的父母,在得知儿子自杀的消息后,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却孝顺懂事的儿子,会选择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更令他们感到愧疚的是,儿子生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事实,一直被他们刻意隐瞒着。
“我们只是不想让他被歧视,想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侯某的父母在接受警方调查时,泣不成声。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残酷,它不会因为你的善意而有所改变,这场悲剧,将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家庭紧紧捆绑在一起,也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责任,究竟该如何界定?他们,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
二、沉默的疾病:当精神疾病的阴影,笼罩一个家庭时间回到2016年,那一年,侯某21岁,刚刚退伍回家,在父母眼中,侯某一直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表现也十分出色。
退伍后,侯某在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
然而,退伍后不久,侯某的父母就发现,儿子变得有些不太对劲,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常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起初,侯某的父母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儿子只是退伍后不适应社会生活,慢慢就会好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侯某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他开始出现幻听、幻觉等症状,常常自言自语,说一些奇怪的话,甚至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摔东西。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侯某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最终,侯某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医生告诉侯某的父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重性的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并配合心理咨询等辅助治疗手段。
听到医生的诊断,侯某的父母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患上这种病?
“都是我们不好,没有照顾好他……”侯某的母亲自责不已。
为了给侯某治病,侯某的父母倾尽所有积蓄,带着他辗转于各大医院,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在治疗初期,侯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始终无法根治,每当病情稍微稳定一些,侯某就会停药,结果没过多久,病情就会再次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他总说自己没事了,不用吃药了,还说吃药让他很难受……”侯某的父亲无奈地说。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侯某的父母一直对外隐瞒着儿子的病情,他们没有告诉亲戚朋友,也没有告诉侯某的同事和领导。
他们担心,一旦别人知道侯某患有精神疾病,就会歧视他,排斥他,让他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我们只是想保护他,想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侯某的母亲说,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隐瞒,为这场悲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