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唐玄宗绝食身亡,临死前仰天长叹,13天后儿子唐肃宗驾崩

严梓琛阿 2025-03-20 11:15:51

公元762年,五月初三,位于皇宫的甘露殿内,76岁的唐玄宗李隆基虚弱地躺在冰冷的床上。透过布满灰尘和蛛网的精美木雕窗棂,他可以模糊地看到长安城中那条破损的朱雀大街。这位曾开创盛世的君主,此刻连动一动手指的力气都已丧失,只有浑浊的泪水沿着脸上的皱纹缓缓滑落。三天之前,他勉力用金簪在墙壁上刻下了最后一首诗《傀儡吟》,而此刻,即便是吞咽口水对他来说也成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突然间,宫殿之外响起了慌张的脚步回响,太监李辅国用尖锐的声音通报。这时,玄宗用尽他残余的力量,将手中的玉盏狠狠掷向殿中的柱子,只听他喊道:“我不愿见到逆贼!”话音刚断,他便断了气。

十三日后,深锁宫中的唐肃宗李亨,因李辅国一句言辞,竟惊惧至极,呕血而亡,步其父后尘。这对曾共同开创大唐辉煌的父子,最终皆因权力斗争而命丧黄泉。

【甘露殿的最后三日】

在囚禁于甘露殿的七百多个日子里,唐玄宗每日都要承受三项屈辱:每日清晨,李辅国会命人取走所有烛台,理由是“节省开支”;正午时分,送来的膳食总是缺少一副餐具,意在暗示他已无法与朝臣共食;夜幕降临,禁军巡逻的铁甲声会在窗外久久回响,似乎在对这位昔日的帝王进行无声的嘲讽。

当日,玄宗缓缓行至宫殿石阶之前,意图回望昔时亲手培育的石榴树。不料,守门宦官以手中尘柄阻挡了他的步伐。这位曾令安禄山匍匐跪拜的君主,在那一刻,竟被宦官手中的拂尘迫得退却三步。

回到床边,他取出珍藏的杨贵妃香包,猛然间,发现内层蜀锦上绣着一行字。这行字让他忆起五十年前马嵬坡的承诺,然而,那坚定的誓言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权力的冷酷。

五月初五深夜时分,守夜的侍女在昏暗中隐约听见太上皇不断低语:“回想起安禄山大军攻陷潼关之际,是我坚决决定离开长安向西逃亡,这才引发了马嵬坡的兵变,致使杨贵妃不幸遇难。”

回顾往事,假使当时决定与京城一同坚守到最后,可能还能维护天子的威严。在夜幕即将退去之时,玄宗拿起金簪,在墙壁上留下了最后的字迹:“

【父子博弈】

唐肃宗李亨深刻铭记着756年7月12日在灵武的那一天。当他穿上皇袍时,双手颤抖得几乎难以扣紧玉带。让他颤抖的并非叛军的威胁,而是对远在千里之外父皇的忧虑。

登基之后的首要秘密命令,便是派遣亲信宦官不间断地监视玄宗皇帝。太上皇自蜀地归来至长安时,肃宗特意挑选兴庆宫作为其居所,只因该宫紧邻热闹的东市,便于民众近距离观察这位“太上皇”的日常。

玄宗晚年时,常登花萼相辉楼,凝视街上人来人往,陷入沉思。一日,几位老臣在楼下认出他并跪拜,此事传入肃宗耳里,顿时激起他的大怒。

次日,五百名皇家卫士将兴庆宫团团围住,李辅国手执圣旨高声宣读。玄宗紧握栏杆,坚决不肯离开,但最终还是被四名宦官强行架起,一路拖拽下楼,过程中甚至遗失了一只鞋袜。

这次事件将父子间残余的温情彻底摧毁。肃宗原本每月初一的例行问安,演变为了隔着屏障的简短寒暄;而当玄宗迎来七旬寿辰,他所收到的竟是三筐已经霉变的荔枝,这些曾是杨贵妃钟爱的岭南佳果,如今却成为了最为刻薄的侮辱。

【双重绝唱】

在五月初四的朝廷集会上,李辅国猛然跪倒在地。他的话语还未说完,肃宗就已无力地坐在龙椅上。这位曾英勇地恢复两京的君主,此刻心中全是马嵬驿叛变的回忆:禁军手持火把,步步紧逼向行宫,杨国忠的头颅滚落到他的脚边,而他的父皇则紧抱着杨贵妃的遗体,大声哭喊。

当晚,肃宗突发高热。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他仿佛望见父亲身着开元盛世的龙袍,手握一柄带血的利刃,矗立于床边,告知他某个信息。五月初五早晨,御医检查时,发现皇帝眼神迷离,口中不断重复着含糊不清的话语。

五月十八日,玄宗逝世不过两周之余,肃宗亦在惶恐中离世。李辅国手持国家象征的玉玺,步出寝宫,嘴角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这位昔日在玄宗身边负责牵马的宦官,如今已悄然成为大唐实际的统治者。

【盛世余晖里的血色轮回】

六月时分,长安民众方得知两位帝王的逝世消息。在一家茶馆中,说书人重重落下醒木,开腔讲述:听众们未曾察觉的是,在他们悠闲啜茶、聆听故事之际,新帝代宗李豫正被李辅国强制批阅奏章。这位凭借出卖家族背景登上帝位的君王,其往后余生都将笼罩在宦官势力的笼罩之下。

考古学家于甘露殿遗迹中揭露一项重大发现:在玄宗寝宫的床下,隐藏着一个秘密抽屉,抽屉内有序地存放着开元通宝钱币、杨贵妃的玉制头饰,以及一份用血迹斑斑的纸张书写的《自责诏书》。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抽屉底部镌刻着一行小字:“世事难料,无假如可言,恰似马嵬坡下的梨树,花开花谢,盛唐的辉煌终究消逝于风中。”

1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