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周边炫耀武力、展示“肌肉”,试图以武力威慑中国,但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美军在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搞多了,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如果失手的次数多了,就不仅仅是武力威慑失效,弄不好还会把自己搞成国际笑话。例如最近,美军就连续有飞机坠毁,这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美军原来如此“外强中干”。
(美军一架MV-22倾转翼运输机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北部的提维群岛附近演习时意外坠毁)
环球网8月27日报道称,一架美军的MV-22“鱼鹰”倾转翼运输机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北部的提维群岛地区进行演习时坠毁。根据后续报道,该机上总计有23名美军士兵,事故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由于该机是美军运输机,所以澳军方面没有人员伤亡,飞机坠毁的原因调查和救援工作依然在继续。
(MV-22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飞机,它可以像直升机那样起降,也可以像固定翼飞机那样飞行)
MV-22“鱼鹰”运输机是一种极为独特的运输机,该机可以看做是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的混合体。即该机与固定翼飞机一样有固定机翼,但同时该机的涡轴发动机可以进行上下90°旋转,具备某些直升机的特性。MV-22在起飞和降落时,可以把发动机向上旋转90°,然后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降;而在空中又可以把发动机回转到正常位置,从而像普通的固定翼运输机一样飞行。
美国是最早研究飞机倾转旋翼技术的国家,早在1940年代,美国的贝尔直升机公司就已经开始研究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让运输机具备直升机的特性,从而减少对机场跑道的依赖,同时又能让运输机保持和固定翼飞机一样的运输能力和航程,因此具备很强的战术意义,所以贝尔公司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
(1951年贝尔公司在美国军方资助下制造的XV-3倾转翼技术验证机)
1951年贝尔公司就研制出了XV-3倾转旋翼飞机的技术验证机,这也是人类第一种倾转翼飞机。不过,该项研制并不容易,倾转旋翼技术一直到80年代才真正成熟,而MV-22正是1981年开始立项研制,1989年研制成功的人类第一款量产型倾转旋翼飞机。
(贝尔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XV-15技术验证机,该机的外观和后来的V-22已经很相似了)
之所以花费了这么长时间研制,主要是因为倾转翼飞机虽然兼顾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优点,但是也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弱点和缺陷。MV-22的技术弱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该机的两台发动机分别装备在机翼两端,无论起飞还是降落,都必须精确控制两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相当,因为一旦两台发动机出力不均匀,那么MV-22就会瞬间失去平衡坠毁。在研制和量产使用期间所发生的MV-22坠毁事故中,其首要原因就是两台发动机出力不均。
(虽然V-22可以像普通固定翼飞机那样飞行,但是这两副巨大的螺旋桨让该机的气动非常怪异,而且其迎风阻力也很大)
第二,该机使用的是涡轴发动机,而不是活塞式发动机。虽然涡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远大于同等体积重量的活塞发动机,但是涡轴发动机的设计结构和涡扇发动机类似,所以也要大量喷出高温废气。当MV-22旋翼垂直向上进行起降操作时,涡轴发动机喷出的高温废气就会直冲地面,当飞机越是接近地面时,其发动机受到高温废气的影响就越大,而吸入高温废气,轻则会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重则会直接导致发动机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火。所以,这种“坑爹”的倾转旋翼设计,是MV-22极易坠毁的第二大原因。
(V-22飞机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可靠性、维护保养等方面都是存在很大“短板”)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MV-22飞机还存在旋翼效率低、气动设计复杂、飞机可靠性不高、维护保养成本高等多种缺点。该机在研制中,其5架原型机就有3架相继坠毁,在服役后仅因为动力系统故障,就造成了大约15起飞行事故,而且美军全部的V-22型飞机(包括CV-22、MV-22和CMV-22三种生产型)在内,其战备率一直维持在50~60%,远不及制造商所承诺的82%的水平。
(鱼鹰坠机前一天,美军刚摔了一架大黄蜂)
其实,美军飞机坠毁还有一个原因:维护保养不力。如今美国从国家发展趋势上看,已经在走下坡路,但美军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在我国周边集结兵力、频繁军演,试图以武力遏制我国的崛起,这显然超出了美军的能力范围,所以各种意外情况也就显得不那么意外了。例如就在“鱼鹰”坠毁的前一天(2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F/A-18战斗机也在训练中意外坠毁。看来,美军确实正在印度化!接二连三的飞机坠毁,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这个当今的“世界霸主”,已经疲劳不堪,而世界或许也很快就会迎来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