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仙去至今已经有整整700年了,我们的书法史又往前走了700年,这700年的书坛都是赵孟頫撑起来的,但还是有人不断地说,赵孟頫的书法俗、没个性。
我们站在现在所处的位置往前看,有很多书法家的作品都“没个性”,比如说李斯、又比如说明代的“二沈”,沈度、沈粲两兄弟。
他们没个性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们的作品都是被当作标杆和范例的,没个性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想。
我们不妨站在整个书法史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赵孟頫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宋代书坛以“尚意”为核心,在强调个性创造和表达的风潮下,古法进一步式微。
赵孟頫就是那个复古先锋,让书坛重归传统的人,他不仅是元代文化发展的标杆,也是后世700年书坛往前发展的基石;他不是不能写出强烈的个性,而是他需要成为范本。
他的这件小楷《金刚经》就是一件“教科书式”的作品。
这件小楷《金刚经》通篇5000余字,字字圆融秀逸,像这样的潇洒劲健无人能及。其楷法精熟,灵动自然,不染纤尘,在极度精细的小楷作品中,能见出这样潇洒行书的笔意,是非常不容易的。
赵孟頫选择当“二臣”,他背负起了一份沉重的责任,一份复兴古法,促进汉文化存续和发展的责任,哪怕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他走上这条路会被唾骂。
他的书法秀逸圆融,却劲力内含不失骨力,正如赵孟頫其人。文征明、董其昌、吴昌硕、于右任这些后世大家无不学赵孟頫。那些骂赵孟頫书法的人,不知自己落笔就是赵孟頫的字。
貳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