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要说谁运气最好,那一定是袁术。
他投胎的运气好到爆,创业过程中的运气好到爆,竞争中的运气好到爆。
然而,再多的好运气,也经不起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死”!
袁术,是如何一次次败光自己的运气,把自己“作死”的呢?
运气好到爆1:投胎运气好,群雄中出身最高者。袁术的出身,是群雄中最高的一个,没有之一。
东汉时,除了皇族之外,势力最大的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皆是四世三公,连续四代人做三公之位。
不过,在外戚、宦官专权以后,弘农杨氏操守比较好,受到外戚、宦官打压,所以,虽然代代有人做三公,但只是有人“做过”三公,实际上是断断续续的。而汝南袁氏比较会做人,左右逢源,因此,长期占据着高位,其影响力实际上在弘农杨氏之上。
东汉时还没有科举,官吏选拔通过地方品评、推举。而三公可以绕过地方,直接征辟、提拔官吏。
汝南袁氏四世作三公者达到5人,他们累世专攻孟氏《易》学,招收弟子、门徒,选拔、推举官吏。
如此,对这些门生、故吏来说,袁氏既是老师,又是仕途”恩公“。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背叛老师、恩公,不独是得罪”恩公“,更会为士人所不耻!
因此,这种门生、故吏,与汝南袁氏实际上是一种终身关系!
如此,几代下来,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袁氏弟子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足够的支持!
所以,当时天下,出身最好的,莫过于袁术、袁绍。
相比之下,袁绍、袁术,皆是袁逢之子。但袁绍的母亲地位不高,而袁术则是嫡次子,因此,袁术的地位又略高于袁绍。
所以,袁术就是群雄中出身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
天下大乱,凭借在天下各地“门生故吏”,获取最多社会资源的,也本应是袁术。
骄豪之“作”:使自己的基础被袁绍抢去大半袁术在汝南袁氏的地位,本应是要远远好于从兄袁绍的。
然而,袁术的“作”,却使他的风头被兄长抢走了大半。
袁术,虽然青年时好田猎,但与袁绍益阳,后来也“颇能折节”,也就是很注意争取结交英雄。
然而,竞争的结果,却是有作为的士人多跟从袁绍去了。
以至于,后来袁术不解地说:“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
之所以如此,一是袁绍太能“养士人之心”,二则是袁术实在太“作”。
一件小事,就知道袁术到底多“作”了:袁术做长水校尉时,盛气凌人,欺压百姓,被百姓送称号“路中悍鬼袁长水”。
虽然能“折节”,但这种骄豪形象,自然是被天下豪杰、士人看在眼里的。
陈登的父亲陈珪,以前与袁术的关系很好,然而,陈登却评价说: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也···
名士孔融则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乎?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显然,由于骄豪、“作死”,袁术不但资源被袁绍抢去大半,而且,在士人心中还留下了“骄豪”、“非治乱之主”、“非忧国忘家者”的形象!
如此,到群雄一起讨伐董卓时,大家推举的盟主是“奴”袁绍,而非袁术!
然而,又一个好运,则使袁术很快又“牛”了起来!
第二个好运:“避祸”,却获得天下最富庶的郡与天下少有的精兵良将。当然,在实际成长过程中,袁绍凭借其人格魅力,其名望、资源又压过了袁术,天下俊杰士人,多跟随袁绍!
所以,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袁绍被推为盟主!
然而,袁术凭借其超强的运气,又使自己具备了与兄长相争的资本!
董卓乱政后,袁绍、曹操、袁术,都逃离洛阳,开始“创业”。
袁术出逃时,原本只是要去南阳“避祸”。
然而,刚刚好,袁术还没到,南阳太守张咨就被长沙太守孙坚弄死了。
孙坚虽善战有名,但出身不高,弄死名士张咨,为士人所不容,很难混!
正好袁术这个“士人领袖”来了,孙坚遂“引兵从术”,跟随了袁术。
此时,董卓所任命荆州刺史——名士刘表,刚到荆州,立足未稳,担心袁术让孙坚来搞他,遂表奏袁术为南阳太守!
如此,原本只是前来“避祸”的袁术,既获得了南阳,又得到了孙坚!
东汉时,南阳是天下最富庶的郡。(刘秀起自南阳,故出自南阳的皇亲国戚、开国功臣多,南阳在东汉一直有“特区”待遇)
而天下英雄虽多,但在乱世开始之初,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除了董卓、皇莆嵩等“西北系”外,就属孙坚了!(此外,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也不错)
原本只是来“避祸”,结果,一起步就拥有天下最富庶的郡和天下少有的名将精兵,这个运气,真是没得比!
此后,袁术供应粮草,孙坚率军冲杀,攻入洛阳(已经被董卓放弃),是讨董卓盟军中战绩最优者!
此后,袁术又在与袁绍、曹操的直接较量中占据上风。
191年十月,袁术以孙坚击败了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周昂原为曹操谋主,一般认为此为曹操所推荐);次年12月,袁术又击败袁绍所署的扬州刺史袁遗,以陈瑀为刺史。
如此,袁绍虽然贵为盟主,但论讨董卓之功,袁术有破洛阳之功,而论直接角逐,袁术又在豫州、扬州击败了袁绍!
袁术,占据了优势!
这还不算完!
第三个“好运”:天赠强大“盟友”。被劫持在长安的汉献帝,想要脱离董卓,回到洛阳,便派刘虞的儿子刘和前去联络刘虞,请这位宗亲率军来迎献帝。
刘和逃离长安,经过袁术屯地时,把计划告诉袁术,袁术遂让刘和写信给刘虞,表示自己愿意与刘虞配合。
信到幽州,公孙瓒表示:袁术不可靠,必然叛变!咱们不能答应他!
刘虞不听,二人本就不和的关系更加紧张。
公孙瓒见状,担心袁术知道后忌恨于他,于是,主动派弟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前去与袁术交好,并暗中建议袁术扣留刘和和刘和的兵马···
如此,原本不信任,反对袁术的公孙瓒,反而成了袁术的盟友!
同时,由于公孙瓒与陶谦的盟友关系,陶谦也成了袁术的盟友!
如此,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都成了袁术的盟友!
咱们知道,公孙瓒军,是乱世之初一大强军,而陶谦的徐州又一大州!
袁术-公孙瓒-陶谦的同盟,此时无论在地盘上,还是兵力上,都远远超过袁绍-曹操同盟!
此时,形势对袁术十分有利!
再次作死:一连串的奇葩操作1、弄残南阳。
前面说到,南阳,虽只一郡,但却是东汉最富庶的地方。
袁术到南阳时,南阳有户口数百万。
但是,袁术继续发挥其骄奢本色,无限度的搜刮,导致南阳残破!
如此,袁术在南阳,失去了经济基础。
2、搞不过刘表,就去搞曹操。
其间,孙坚在讨伐刘表时战死。
孙坚死,其部众由孙贲统领,孙贲继续投靠袁术,但率军扶孙坚灵返曲阿,孙家军算是暂时“退场”。
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
由此,“术遂不能胜表”,袁术自此不能胜刘表。
随即,刘表发起反击,攻到鲁阳,切断了袁术的粮道。
其实,“孙家军”退场,袁术军虽然实力受挫,但此时仍有机会击退刘表。
要知道,附近的豫州为袁术之地,而汝南等地的黄巾则长期依附袁术(此外,孙坚战死后,吕布也曾短暂在袁术手下效力)。
孙坚死了,袁术的战役指挥能力确实不够了,但刘表军也并不擅长在南阳盆地作战(后来,刘表让张绣坐镇南阳为屏障,知道自己不擅长在南阳作战)。
而从竞争态势看,刘表军虽然攻取了宛以北的鲁阳,但鲁阳距离襄阳距离还比较远。
所以,袁术如果集结力量,是完全可能将刘表军驱逐出鲁阳,恢复粮道,继续在南阳立足的。
然而,袁术的选择是:放弃南阳,去打曹操!
搞不过刘表,就去搞曹操,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此时,曹操此时虽然还没有后来一般出神入化,但也已经以善用兵闻名,又已收服青州黄巾,实力暴涨!而且,曹操与袁绍此时的联合作战非常紧密!
你在南阳盆地“主场”作战,搞不过不擅陆战的刘表,就要放弃根据地,“客场”去挑战袁绍-曹操联盟,实在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决策!
于是,袁术第一次接近“团灭”的时候到来了。
很快,袁术连续遭遇惨败!
最后,袁术一路逃到了寿春。
此时,袁术所任命的扬州刺史陈瑀居然不让袁术入城,袁术遂只好退到阴陵。
不过,袁术的能量还是很大,在阴陵“复合军”,破陈瑀,入寿春。
如此,袁术算是逃过一劫。
然而···接下来,好运气又来了。
第四个“好运”:吕布入局、“孙家军”回归此时,袁术的形势是非常危险的。
在他瞎折腾期间,他的盟友也陷入了危机之中。
袁绍在界桥击败了公孙瓒,并逐渐在与公孙瓒较量中掌握主动;曹操在击败袁术后,又讨伐陶谦,陶谦已经考虑逃回丹阳,徐州有被曹操控制的危险。
毫无疑问,曹操一旦得徐州,下一个必是转来对付袁术!
而刚刚到寿春的袁术,是没有实力对抗气势正盛的曹操的。
然而,好运来了!
吕布入局,使形势发生大变!
吕布在陈宫、张邈的支持下袭兖州!
如此,曹操被迫退军,与吕布陷入了兖州争夺战。
陶谦的徐州得意保全,袁术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后来,吕布败出兖州后,又袭取了刘备的徐州(刘备得徐州后,徐州已经倒向袁绍)。
如此,徐州吕布,长期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是曹操最主要要对付的敌人,袁术得以更加“安全”。
正此时,又一个“好运”来临:“孙家军”回归。
孙贲率领“孙家军”,从曲阿赶来,“归队”。
不久,孙坚的儿子孙策,也前来投靠。
在孙策的帮助下,袁术夺得了扬州长江以北的部分,并恢复了对豫州大部地区的控制。
此后,名义上归属袁术的孙策,又开辟江东,控制了江东大片地区。
袁术,形势复振。
然后···新一轮的“作”开始了。
终极大“作”一方面,袁术继续着长期以来的“淫奢”、“骄豪”风格。
他继续在富庶的江淮地区竭泽而渔,破坏当地生产。
他继续发挥其“言而无信”的本色,先是不依约资助吕布军粮,使吕布转而与刘备和解,与袁术敌对。
此外,他又对孙策屡屡失约,使孙策坚定加快自立的步伐···
然而,这些都不过瘾。
接下来,袁术来了“终极大作”:称帝!
只这一招,毁掉了袁术所有的优势资源。
“门生故吏”,不必再给你面子了。
原本,“门生故吏”,不能不给你面子,否则,就是违背了尊师、报恩的道义。
你称帝了,对不起,他们与袁术之间的道义义务可以就此结束。
孙策,也不必再给你面子了。
孙策虽然早有自立之意,并事实上已经开始抵制袁术对江东的“小动作”,但是,他表面上一直维系着对袁术的依附,毕竟,从他父亲开始,就是依附袁术的,要突然“举旗”,是需要大义名分准备的。
袁术称帝,对孙策来说是想睡觉的时候有送枕头!于是,孙策果断与袁术决裂!
袁术原本还有一些外部支持。
“泰山贼”臧霸等人,一直支持袁术;南匈奴、黑山军,也一直与袁术关系紧密;吕布,则在曹操、袁术之间跳墙···
现在好了,袁术称帝,谁还敢来支持你?那不是找死吗?
称帝,是终极大“作”,使袁术彻底丧失了一切优势资源!
这一次,该不会有什么“好运”,可以救袁术了吧!
然而,袁术,居然还得到了“续命”的好运气!
第五次“好运”:群雄们的小心思袁术称帝,很快陷入众叛亲离的状态。
袁术想拉拢吕布,被吕布拒绝,袁术遂令大将张勋率数万兵七道讨伐,结果,被吕布一顿暴揍,全军覆灭。
此外,孙策、吕布,都接受了曹操挟持下汉室的号召,准备联合讨伐袁术。
按理说,袁术该马上完蛋了。
然而···袁术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就这样,他还获得了喘息之机。
曹操的想法是:以朝廷名义,让吕布、孙策、陈瑀去干袁术,自己趁机出手解决掉心腹之患张绣,然后讨伐吕布。
吕布虽然击败了袁术的进攻,但是,吕布当然也知道曹操对徐州的心思,维系曹操-袁术-吕布平衡最有有利,因此,吕布也没有继续“为难袁术”。
孙策呢?他怎么想不重要。因为,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
同样接到曹操命令的吴郡太守陈瑀,对孙策夺占吴郡十分不满,派人联络严白虎,准备趁孙策攻袁术时夺取吴郡。
那还了得?孙策、陈瑀、严白虎,迅速干了起来。
如此,大家各忙各的,袁术居然又“缓”了过来。
覆灭然而···袁术,又开始了最后一次“作”。
首先,原本就骄奢淫逸的袁术,做了天子,自然排场更大了!
袁术后宫侍妾数百人,无不衣着高贵华丽,口含厌肉,而兵马、百姓则生活困难,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淮南,本也是附属之地。然而,继南阳之后,他也被袁术搞残了···
随即,袁术又嫌自己命太长了,有一次,开始主动攻击曹操!
由于自己的领地被搞残了,袁术就找附近的陈国借钱。陈国与袁术原本关系不错,但此时已经归属曹操,不借!
袁术遂出兵攻打陈国,攻破陈国,俘陈王及其相!
好家伙,曹操不来搞你,你主动搞曹操呀!
原本,在宛城失掉长子、爱侄、爱将的曹操,正准备再征张绣,还不想去搞袁术,现在你袁术惹到头上来了,那还了得?
于是,曹操亲自发兵攻袁术。
毫无悬念,袁术不堪一击,渡过淮河,想要投靠部曲陈兰、雷簿,结果被拒绝。
走投无路,袁术终于想起了自己的哥哥袁绍,试图北投青州。
然而,在刘备的阻击下,袁术不能成功。
最后,走投无路的袁术,居然因为喝不到蜂蜜,叹息:“袁术至于此乎”?吐血斗余而死。
论起历史人物,一般必要总结其经验、教训。
然而,对袁术,大可不必。
咱又不是出身“四世三公”,袁术的经验、教训,对咱们普通人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
读袁术这段历史,不如彻底放松,当做一个娱乐节目看吧。
袁术,自始至终是一个“xjbg”(拼音首字母)的“公子哥”。
“公子哥”,很可爱,却始终只是可爱罢了。
在群雄割据的舞台上,袁术其实就是一个带着“XJBG”的娱乐精神入场的选手。
对于这样的娱乐选手来说,所谓的好运气,不过是给娱乐节目增加一些喜剧素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