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老牌名酒卷土重来,曾被誉为“北京小茅台”,到底是何来头

人间的烟火味额 2025-02-13 16:54:45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杯好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北京的一位“老朋友”,它曾风靡一时,被誉为“北京小茅台”,却又在岁月的长河中沉寂多年。如今,它带着满满的诚意卷土重来。那么,这款酒到底有何来头?下面来认识下。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北京小茅台”

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聚会上,要是能喝到燕岭春,那可真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儿。那时候的酒品种不像现在这么多,燕岭春就像是那时候的明星酒,能喝到它,就代表着你有点身份。

为啥这么说?这还得从它的来历讲起。

华都酒厂原来叫昌平县酒厂,虽然现在这个地方不太出名,但在古代,这儿酿酒的手艺可是顶呱呱的。特别是瑞升泉这些老酒坊,酿的酒那叫一个香飘四溢!

1949年,昌平的老酒坊合并成了昌平酒厂。到了1965年,在红星的帮助下,酒厂开始生产二锅头。这二锅头一问世,就在北京城里火了起来。

但华都酒厂可不止满足于生产二锅头。1976年,它和茅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候,茅台就像是白酒里的老大,能和茅台拉上关系,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华都酒厂派了一批技术骨干去茅台学习酿酒技术,茅台的季克良先生还亲自来北京教了好多次,连茅台的窖泥都搬了过来,就是为了保证酒的质量。

你说,这样的酒能差吗?

经过大家的努力,燕岭春终于诞生了。它一上市,就受到了北京酒友的喜爱,大家还亲切地称它为“北京小茅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燕岭春的酱香味儿,确实和茅台有几分像。而且,它还填补了北京没有酱酒的空白。

那时候,燕岭春在北方各省都很有名气,因为产量少,甚至到了想买都买不到的地步。它还被评为北京的高质量白酒。1981年,在全国的白酒质量评比会上,燕岭春的得分比郎酒还高,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茅台和武陵酒。

可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燕岭春开始没落了。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好奇,为啥?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

1.市场竞争的残酷

白酒市场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新的演员登场。在90年代,白酒行业迎来了大爆发,各种品牌层出不穷。这些新品牌凭借着新颖的包装、强大的广告宣传,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而燕岭春?它就像一个老戏骨,虽然演技一流,但缺乏包装和宣传,自然就被观众遗忘了。

2.品牌建设的缺失

品牌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燕岭春在最火的时候,没有及时巩固自己的品牌形象,等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很容易就被其他品牌吸引走了。这就像是种下一棵树,你得不断地浇水施肥,才能让它茁壮成长。燕岭春?它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做好“浇水施肥”的工作。这就好比一颗明珠,被埋在了沙子里。

不过,好在它及时推出了“承天门”等新品系列,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如今又卷土重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其实,白酒行业从来都不缺好酒。就像我自己常喝的这款南池翠N6,也是一款品质上乘的白酒,但宣传不多,以致于很多人还不知道。

这款酒产自四川邛崃,这里是著名的浓香白酒核心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还被称为“原酒之乡”,而且这款酒的厂家还于1998年被评为“老八大原酒厂”之一,这可是对酒厂品质的最好认可。

这款52度浓香型白酒,精选当地五种优质粮食为原料,采用传统大曲浓香古法工艺酿造,这种工艺传承了几百年,酿造出来的酒,那叫一个香!

最让人惊艳的是,耗时100多天酿出来的酒液还在陶坛中窖藏了6年。在这6年里,酒液在陶坛中慢慢陈化,吸收着大地的灵气,变得越来越醇厚。而且,每批次只灌装1000箱,这稀缺性,可不是一般酒能比的。

从燕岭春的发展经历来看,好酒也需要与时俱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好酒。其实,好酒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杯。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心中,还有哪一款白酒发展之路很坎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2 阅读:1260

人间的烟火味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