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晚上睡不着觉,睡着了也只有三四个小时,晚上更是极度容易被惊醒,很严重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我甚至想过自杀”

这是白岩松曾说过的一段话。
之所以走到这步,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岩松由于个人言论遭受了不少质疑,从备受众人尊重的央视知名主持人“跌落神坛”。

在深陷“漩涡”的那年,他可谓是一年里栽了三个跟头。
当初白岩松参加了一场年轻人主题的演讲。
期间有位男生提出了自己对理想感到迷惘,他觉得当下的很多年轻人对国家发展感到乐观,对自身发展感到悲观,于是问白岩松如何看待此类现象。

白岩松表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并且强调自己上学时根本不敢想未来大家能有房子这事儿。
并且他也透露,当初的他们,毕业是包分配的,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此话一出,难免被人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认为在他心里,他觉得提问的年轻人们已经很幸运了。
并且,白岩松还直白告知:年轻人必须要努力,你努力,你好了,国家才能好,国家好了会回馈你,你也会更好。

在此之后他还举例了一连串事情,连续反问了几句“不会吧”,再次强调“人生需要挑战”。
这则回答在网上引起了热议,遭到不少年轻人的反对,大家纷纷表示:喝不下白岩松这碗鸡汤,他根本不了解当下的年轻人。

不过很快,白岩松再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他的观念,竟然变了。
在节目上,当大家谈及“年轻人与房价的关系”时,白岩松罕见怒斥。
他提出,当下的高房价已经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高房价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压力,还有对这代年轻人理想的“扼杀”。

站在年轻人一边说话,这下总该得以理解和认可了吧?
哪知,不少人将两次演讲串联起来,说他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大家对于白岩松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

后来,白岩松又出口一番言论:3000块工资已经是中等收入家庭,民众们是有钱愿意花,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达到中等收入?

除此之外,在“躺平”一词出现的时代,很多人还把这跟白岩松联系上了,大家认为,白岩松一次又一次的发言,话里话外就是在指责年轻人“躺平”。
此后,网友们纷纷感叹:
“这个主持人真的变了”“白岩松人设崩了”。

于是有人翻出当年王朔对白岩松的评价:
“一个有着莫名优越感的肉喇叭,还总爱紧锁眉头,扮演社会良心”。
也就是说,在王朔心里:白岩松的观点,几乎就只会转述自别人的话,只是流于表面的“场面话”,实际上一点都不真诚。

对此他也道出了对他有成见的原因:
他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白岩松介绍书籍的相关采访。
在采访期间,白岩松几乎没有直视镜头,也没有直视提问的人。
此举让人觉得他高傲自满。

一时之间,白岩松口碑急剧下滑,众人对他抱有偏见以后,就连一句对全红婵的评价,也能引发众怒。
众所周知,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上最后一跳时,完成了难度系数高达3.2的“5253B”动作。
这个动作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对整个身体条件的控制比例要求都是十分大的。

全红婵将这一难度动作发挥到了极致,她进入水中的身姿精准优雅,没有掀起半点水花。
正是这一跳的完美发挥,使她最终微弱领先,夺得冠军。

而就在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夺得金牌后不久,白岩松的点评便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在他的点评中,大家听出其意:

全红婵的夺冠存在一定侥幸成分,因为全红婵在最后一跳前一直落后于队友陈芋汐。
这番话,可是引发了观众们的不满和质疑:人家辛辛苦苦的努力,就只是运气?
也有网友认为,白岩松说话总是充满了主观倾向。

当然,在后来活动中,白岩松表示自己对全红婵的评价可能过于苛刻了,并向全红婵道歉。
但大家对他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道歉,也是无济于事。
至此,他再也不是众人心中的“精神导师”,反而满身质疑,几乎说什么都会引发争议。

直到这次两会,没想到,57岁的白岩松,因为一个提议,实现了“口碑暴增”。
由于白岩松发现,自己经常遛弯的很多熟悉的街区,原来那些人均100块左右的餐馆,这些年已经被很多人均30块、40块的餐馆替代。

而这些餐馆主要的消费人群,就是年轻人。
有了如此的消费降级,显然她们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于是白岩松在两会提出:应该更加明确地把年轻人的增收减负列为整个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

因为年轻人的消费意愿是很强的,同时他们又有很多刚需,但他们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兜里没钱,他们拿什么去消费。
年轻人一旦收入增长,他们就会对未来有信心,整个社会的信心也就容易被带起来。
甚至于,如果可能的话,能不能让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额由5000直接跳到12000。

这个提议议背后,白岩松强调了两个观点。
第一,年轻人在当下属于弱势群体
原因有三。
首先,年轻人的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并没有父母那么高。

的确,父母当年毕业包分配,退休后有退休工资,然而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企业上班,未必赚得有父母多。
就拿大家所熟知的演艺圈来说,张天爱就自曝过曾经自己拍戏,一年只能赚13000,平均下来一个月1000多,根本不够生活。

于是她便兼职卖房子、卖衣服,才能让收入可以更多一些。
其次,白岩松还提到,现在的年轻人,机会成本大量下降。
之所以如此,是很多职场都存在一个现象:论资排辈、排队不加塞。

这样会导致年轻人越来越有一种感受觉得:我努力不一定有回报,我努力的回报也此过去小得多。
同样拿大家都觉得挣得多的演艺圈来讲,知名赵宝刚也曾透露,当下的剧,很多编剧导演不敢用新演员,因为保证不了收视率、观众不认识、不熟悉,所以这是一步险棋。

但事实上,没有人一开始就是明星,还是应该给予年轻人机会。
包括在一档综艺里,赵奕欢就曾不解:为什么当初自己是演网大成名的,她已经把握好了自己能够到的机会,但是众人就是要以起点不同,而不看好她,以至于无论她怎么努力,根本就很难有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白岩松还深入洞察到一点:年轻人他们渴望爱,但是无力爱。
各种障碍各种因素决定结婚越来越晚,甚至谈恋爱都很艰难。

之所以说渴望爱,是现在年轻人养猫养狗比以前多多了,他们把猫狗都成了自己的孩子。
说到无力爱,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官宣离婚的刘泳希和李嘉铭。
当初两人恋爱结婚还上了综艺节目让大家见证。

刘泳希认识李嘉铭的时候,对方还是娱乐圈的小透明,没车没房没存款不说,就连个像样的婚礼都给不了她。
可刘泳希却是个没经过人间疾苦的小公主,连普通人都知道,没有物质基础的感情是走不长久的,但她却天真的以为有情饮水饱,只要他俩感情好,什么车子房子就都不是问题。

爸爸作为过来人怕女儿受委屈,就问小两口婚后打算怎样存钱,万一存不到钱又该怎样过活?
她说:“买不着,我们也可以租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嘛,租的房子里面也可以很幸福,找一些副业赚钱什么的,是吧”?

一听就是个被父母保护得很好、涉及未深的小女孩,而在这个过程中,李嘉铭却一言不发。
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压力。
当下众人就觉得,这样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路会很难走,果真,两个人最后还是走散了。

而尽管年轻人已经如此不容易,就如白岩松所言,不少人还被贴上了“啃老”的标签。
似乎在物质和生活上依靠一点父母,就是“啃老”。
对此,白岩松也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说,是在批评年轻人不作为,批评他们啃老人家。

但实质上我们仔细想想,何尝不是社会该为年轻人做的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做的不足,因此才让家里的老人替社会来完成这些事情。
最后反而用“啃老”这个词变成了批评年轻人。
比如我们房价没那么高,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包括保障房都解决得很好的话,那就不用父母们去为他们出首付,包括交月供。

如果我们托儿所、托幼所都解决得很好的话,就不会让父母大老远的跑到年轻人家里替他们看孩子“被啃”。

如果年轻人的工作相对来说就业比较顺利,而且工资在不断增长,那么也不用老人来给他补贴。
这番话无疑是引发了太多年轻人的共鸣,的确,很多人是真的不想麻烦父母,但是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为家庭中的的年轻一代,包括年轻的夫妇去减负的话,全家老少都会成为受益者。

可以说白岩松这次的输出,真的让不少年轻人感受到了理解和温暖,也看到了希望。
至此,白岩松也算是赢回了不少好感。

众人也终于明白了他内心的真实所想:
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王朔口中的 “做作之人”,而是真正心系大众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