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世协会长刘大为调研重庆世界语协会

中国报道 2023-04-13 16:50:22

4月8日上午,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全国翻译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长刘大为带领全国世协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来到通远楼重庆世界语书苑,与重庆市世界语协会负责人和部分世界语骨干、世界语之友进行了座谈交流。

世界语书苑在重庆古城通远门的通远楼上。上了城墙,抬眼望去,通远楼上“世界语是理想的国际辅助语(Esperanto Estas Ideala Internacia Helpa Lingvo)”的横幅特别引人注目。楼内拾级而上,有关世界语的书刊、图片、物品随处可见,重庆世协的一些活动经常在这里举办。

重庆世协会长袁爱林首先介绍了重庆世界语运动的历史、现状及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汇报了协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特别是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召开后传达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一些思路和举措。刘大为会长详细询问了重庆世协的会员状况、世界语开班教学等方面的情况,并就青年世界语者培养、世界语图书翻译出版、世界语为国家大局服务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重庆世协副会长、世界语翻译家魏以达教授畅谈了他数十年来从事世界语教学和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体会,他介绍世译《诗经》全本2022年已经完成,并向刘会长赠送了《世译宋词300首》和《世译元曲300首》。

刘大为会长表示,这次来调研时间虽短,但是对重庆的世界语者印象深刻。他说,重庆世协有历史、有辉煌、有坚守、有骨干,也大有希望。重庆的世界语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的世界语活动绵延不断,重庆的世界语协会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迎接2004年北京国际世界语大会重庆世协编辑出版了《中外名人论世界语》,刘会长认真进行了研读,做了很多批注。他说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史料,全国世界语者要在各方面开展梳理研究,提升世界语的学术引领能力。

刘大为会长感谢全国世界语者的信任。当选会长后他在大会讲话中提出了全国世协要着力实施的“五大工程”“四个坚持”“三项计划”,在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又讲了“五个事业”,他希望重庆世协发扬光荣传统,既要坚持坚守,又要守正创新,把世界语事业的使命和国家的使命融合到一起,利用世界语这一独特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好重庆作为中西部交往中心的作用。

刘大为会长强调,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挑战,能坚守世界语事业的人让人尊敬,让世界语事业薪火相传我们要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和“五洲四海”的原则。所谓顶天立地,就是世界语事业要始终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又要面向和依靠广大世界语者;所谓五洲四海,就是要广泛动员和团结海内外各界力量,世界语事业才能有所成就。世界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各地世界语协会要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青年朋友,多关注培养年轻人,让他们尽早成为骨干,挑起重担。

刘大为会长要求,全国世协和各地方世协要加强沟通、协同协作,建立起常态化的协同机制,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有重点地支持有基础有想法的地方世协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只要全国各地世协和世界语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一定会出现一片崭新的景象,中国的世界语事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最后,刘大为会长向重庆世协赠送了莫言的《蛙》、《中国文学作品选(1979-2009)》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使》等世界语书刊。

重庆的世界语运动之所以活跃、持久并有成效,在于协会既有日常的世界语活动来作支柱,又有专业的世界语教学和研究作支撑,还有大力发展世界语之友作支持,不断扩大世界语的影响。这次调研座谈,重庆世协就邀请了多名非世界语者来参加,包括书法家向平、通远楼负责人何霞等。向平还现场挥毫“绿星耀中华”赠送全国世协,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世界语氛围中。

刘大为会长在渝还出席了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项目启动仪式,调研了中国翻译院中西部分院。参加调研的有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主任、全国世协副会长王汉平,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副处长、全国世协副会长杨华杰,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主任杨建平,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丁志涛,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等。重庆世协参加调研座谈的还有副会长曾凡跃,秘书长赵德智,副秘书长龚银碧、杨维佳、肖斐,以及世界语之友马雍、陶红、刘功勤、罗兰芳、朱丹、彭浩等。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城门,经过保护性修复后,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成为游人们的一个网红打卡地。重庆世界语书苑就在通远楼上,很多年轻人来这里看书喝茶听风铃。这里也成为传播世界语的一块宝地。

文/王汉平

图/彭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