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坛在哪里

勤动饭桶 2024-10-30 21:02:34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皇帝冬至举行祭天和祈谷、祈雨仪式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由内坛外坛两部分组成,外坛墙总长6553米,内坛墙总长4152米,建筑主要集中于内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

一、主要建筑

1、圜丘

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为蓝色琉璃制作的圆台,乾隆十四年(1749年)进行了扩建后,材质由琉璃变为汉白玉、艾叶青石。圜丘是明清两代冬至举行“祀天大典”的场所,也被称作祭天台。圜丘高通高5.17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且四周设有栏板、望柱,这些栏板、望柱的数目都采用的是“天数”,象征着“九五至尊”的皇权。

2、皇穹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北部,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场所,也被称为天库。皇穹宇修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始名为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时将其从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

3、丹陛桥

丹陛桥位于皇穹宇北部,其修建时间一说为明永乐年间与大祀殿同期建成,一说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丹陛桥长360米,宽29米,南北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约4.5米,是一座漫长的砖石混做平台,桥面为城砖海墁,史书称为海墁大道,因其下有两孔涵洞,且又为祭祀时的必经之道又被称为丹陛桥和神道。

4、斋宫

斋宫位于丹陛桥的西侧,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供皇帝生活起居的建筑。斋宫呈正方形,面积为4万平方米,内有正殿无梁殿及服务性的建筑:寝殿、钟楼、值守房等。祭祀期间皇帝的生活起居及斋戒均在斋宫进行。

5、祈年殿

祈年殿位于丹陛桥北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为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大享殿,乾隆十四年(1749年)更名为祈年殿。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曾因雷击引发火灾而损毁,现存的祈年殿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

6、长廊

长廊俗称72长廊、菜廊子,位于祈年殿东部,呈曲尺形,连接祈年殿、神厨院及宰牲亭等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为运送祭祀贡品的通道,1937年,北平市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将七十二连房进行改造后,开辟为供游客休息的长廊。长廊宽为5米,长350米,共72间。

二、建筑特色

1、布局特点

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在平面上呈现北圆南方的形态,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天坛由南侧圜丘坛建筑群、北侧祈谷,坛建筑群与西侧斋宫建筑群组成,建筑空间布局呈“品”字形,“回”字形。丘坛东、南、西、北方向按传统设四座天门的名字分别为“泰门”“昭门”“广门”“成门”,其中名称中含的字,取义《周易》中“乾为天,乾卦元亨利贞”之意。

2、建材和构造

天坛在建筑材料上,多使用砖木和汉白玉、琉璃。天坛的屋顶建筑形式主要可分为攒尖顶、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悬山、单檐硬山顶等六种。攒尖顶与庑殿顶是规格较高的建筑形式,天坛中的祈年殿为三檐攒尖顶,皇穹宇为单檐攒尖顶。宰牲亭、钟楼为重檐歇山顶。皇乾殿、斋宫正殿为单檐庑殿顶。内外坛门及院落正、侧门以及主建筑东、西为单檐歇山顶。

3、外观和色彩

天坛屋顶的建筑色彩受礼制的约束主要分为两类:青蓝色与绿色琉璃瓦顶。颜色鲜艳程度从主体建筑到次要建筑逐渐变浅。主体祈谷坛、圆丘坛建筑群包括圆丘坛坛墙瓦色延续了清朝乾隆时期的规制,均为青蓝色,突出主体建筑与天色相接的整体感觉。其余附属建筑包括坛门等均采用规制低一级的绿色琉璃瓦顶。

总之,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如今,天坛已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皇家韵味与古韵遗风。我最喜欢天坛,来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坛看看,欣赏那些特色建筑与文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