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反制措施,美国在24小时内实施反击,对华展开新一轮处罚

知识通今 2025-01-09 14:10:20
前言

新年的钟声才刚敲过,中美之间的商业大戏又拉开了序幕,这一次,故事从一份清单开始——中国果断对美方企业亮出红牌。

名单里都是些美国重量级选手,可别小看这份名单,它一出,美方就按捺不住了,立刻反击,制裁中企。

双方这一来一回,谁更狠,谁更痛?中美之间的博弈,真会成为一场没完没了的“拉锯战”吗?

中美博弈:刀光剑影,寸土必争

2025年1月2日,中国果断宣布对38家美国企业实施制裁,这不是普通的企业名录,而是一份极具杀伤力的名单。

被点名的企业不但重量级,个个还和美国军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名字你可能不熟,这些都是美国军火界的顶流。

中国直接拿军工企业开刀的理由其实挺明白:针对你对台军售的回击,从芯片到导弹,美国这一两年对台湾的关照格外用心。

大批武器源源不断地涌入台湾,硬生生地在中国门口堆起了一堆火药桶,既然对方这么不客气,中国当然也要礼尚往来。

这张制裁清单应运而生,美国军工企业并非普通的公司,不仅和国防工业绑得很紧,还高度依赖中国的基础供应链。

美国飞机和导弹的制造,离不开中国提供的材料和零部件,比如稀土这种东西,听名字就感觉神秘,其实是现代科技的“命脉”。

中国选在这个时间点出手的原因其实挺简单,这些年来,美国频频把经济武器对准中国,芯片制裁、高科技封锁轮番上阵。

这步棋也并非毫无代价,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甚至让一些外国公司考虑寻找替代方案,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

但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有时候眼前的损失必须接受,毕竟,这是关系到主权和安全的事,不能让步。

在24小时不到的时间内,美国立马发起反击,对11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声称这些企业与“高超音速技术”有关。

说得挺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不想让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再往前迈一步,美国的算盘显然很清楚。

美国可能没算清楚一个问题,中国在这些技术上的进步,是硬生生啃出来的,你封锁,我突破;你围堵,我另辟蹊径,只要路没堵死,总能想出新办法。

这样一来一回的制裁战没有赢家,如果每次制裁都在全球供应链上砸下一个坑,最后受伤的不只是中美,还有那些夹在中间的国家和企业。

特别是一些依赖中国材料和技术的公司,这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想完全“脱钩”根本不现实,造成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同样有其一定的原因。

美国制裁的原因

中国军事进展快,快到让美国害怕,尤其是2024年这一年,中国在军工科技上可以说是一波接一波地放出大招。

最先亮相的是一款代号“银杏叶”的战机,堪称新一代隐形战机的“天花板”,之后又迎来了两个“硬核成员”:076两栖攻击舰和空警3000预警机。

前者是个能装能打的海上巨兽,后者是空军的千里眼,一个负责大范围投送兵力,一个专注搜集战场信息,把海陆空联合作战的这盘棋又补齐了一块。

美国看着这些装备从图纸变成实物,尤其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上的突破,于是开始了老套路:先大喊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再挥起制裁大棒。

美国一直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老大,结果中国这边硬生生实现了弯道超车,高超音速武器杀手锏在于,美国现有的防御系统对它根本拦不住。

2022年以来,美国就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过三轮制裁,但技术封锁不是无限期有效的,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后劲很足,尤其是最近自主研发的能力。

美国的军工企业其实一直在享受全球化的红利,特别是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性非常高,要造个飞机,很多关键材料还得从中国进口。

美国连稀土这种“现代科技血液”都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得指望中国源源不断地供给。

美国军工企业内部的问题也不少,运行成本高过高,大量技术研发都要靠政府补贴维持,一旦中国断了供应链,这些企业连基本的日常生产也无法维持。

中国对稀土、锂这些战略资源的出口限制,对美国来说就像在刀口上撒了一把盐,疼得它既不能直接发作,又不能不继续用。

这一来一回的博弈,欧洲那些盟友对美国也有怨言,尤其是美国的芯片政策,让欧洲企业苦不堪言,但美国现在的策略就一句话:“先掐住中国,其他的再说”。

这种策略同样难以实现,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资源供应链,中国并不是靠着外援存活的技术小白,况且已经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裁的全球经济影响

中美之间这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就像在全球经济的大池子里丢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溅起的水花谁都躲不过,尤其是全球供应链。

美国先是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层层加码封锁,想用“掐芯片脖子”的办法给中国“套个紧箍咒”,中国反手就对锂、稀土这些关键资源的出口踩了刹车。

首先倒霉的就是芯片行业,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管制一搞,全球芯片流通就变得非常艰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成本飙升。

如果稀土供应出了问题,全球高科技产业就等着停摆,那些夹在中美之间的国家和企业,简直被搞得左右为难。

欧洲的很多企业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美国的政策直接把他们往坑里推,最近,欧洲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对美国的制裁政策提出质疑。

这种“拆链”的做法,不光让企业成本增加,还逼得一些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经济布局。

有些国家试图在中美之间找个平衡点,既不能完全倒向美国,也不能离开中国市场,这种骑墙的姿态,显然让全球供应链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这场中美制裁大战的影响,不止停留在供应链层面,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

咱们就拿电池行业来说吧,中国是全球锂电池生产的“老大”,从原材料到制造技术,几乎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游。

如果中国开始对锂电池技术出口加以限制,美国那些特斯拉工厂、欧洲那些电动车制造商,甚至是全球的新能源企业,很少有国家可以顶得住这一波断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如果稀土供应链一崩,美国的军工产业可能连零件都拼不齐,这场连锁反应并不仅仅伤害了美国。

欧洲那些新能源企业正在拼命追赶绿色转型的进度,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无异于晴天霹雳。

美国的制裁看似风光,但伤敌一千的同时,也得自损八百,苹果、特斯拉、波音这些大公司,一个个都在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布局。

如果因为制裁让它们失去了中国市场,这些企业的业绩难以维持,就算它们还能在别的地方卖产品,那高昂的生产成本也难以吃消。

中国虽然有稀土和锂电池,但出口限制也可能让一些外国企业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最近一些国家就开始加大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力度,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一场围绕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制裁战,像是一盘越来越复杂的棋,中美两边都在下重手,但棋盘上的其他国家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无论是重新布局产业链,还是增加成本,这种变化都在慢慢重塑全球经济的规则,这种连锁效应,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在中美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总结

中美制裁博弈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拉锯战,双方都拿出看家本领,又不肯轻易认输,这场博弈带来的不仅是全球供应链的动荡,还有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尽管现在看不到终局,但这场对抗中的每一步,都在悄然重塑世界的经济秩序。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在2025年1月2日关于《中方反制美国28家企业!》报道

钛媒体在2025年1月4日关于《美国商务部制裁11家中国实体》报道

0 阅读:47

知识通今

简介:胡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