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导报综合报道 据环球网报道,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称,从能源安全到加强网络连接,台湾正寻找应对大陆的方式,其中之一是规划将全台1.3万间超商打造成所谓的“战时枢纽”,一旦台海爆发冲突,岛内民众可被引导前往住家附近的超商,领取配给口粮和医疗用品。这在岛内引发群嘲。
台湾《中国时报》13日转引《卫报》的报道称,民进党当局规划人员预估,若冲突发生,台湾军人甚至连警察都将被派往前线,留下民间的第一线应变人员负责照顾和管控社会秩序。届时,大陆封锁几乎会切断台湾外援,“台铁或被取消、空域也可能关闭,不允许货运等非军事飞行,网络和通讯恐被切断”。《卫报》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在此情况下,台湾民众可到全岛超过1.3万间超商,领取由店内物流运输系统配送的口粮和医疗用品。民众还可在超商窗户上,阅读当局通过传真机发送、张贴的公告,或利用店内提供的紧急无线热点传信息。
报道提及,这是赖清德当局“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正在讨论的方向之一。该委员会由27名资深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成员组成,负责为台湾社会制定应对战争或重大灾难的整体准备方案。委员会至今只召开过3次会议,去年12月举行了跨部门纸上演练。《卫报》还称,台湾的能源与通信系统也存在关键弱点。台电电网过于集中,大型电厂之间的长距离输电线路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在被大陆封锁的情况下,能源安全特别脆弱,台湾约97%的能源依赖进口,目前台湾拥有的战略储备,包括大约可维持90天的煤炭与石油,以及约14天的液化天然气。
针对上述报道,赖清德办公室发言人郭雅慧13日称,为了强化“全社会防卫韧性”,台湾民间通路丰富的物流模式与经验确实是重要参考。民进党民意机构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称,便利商店是可善用的节点,不是只为战争考虑,还能在发生各种天灾时拿来利用。她认为,将超商纳入“全社会防卫韧性”的一环,“方向可行”。
网上一片嘲讽。“不演了新闻台”粉专发文表示,一旦开战,民进党高官可能都跑了,但超商店员得继续上班,“抗中保台”。有网友说,“先不管店员躲不躲,最好战时司机还能配送,当局有脑吗?”“超讽刺,民进党当局的‘抗中保台’,最后还是得靠‘统一’超商。”“这是假设物流司机、超商店员都不怕死,继续帮当局做功德吗?笑到肚子痛的天才计划。”还有人询问:“所以台湾的超商算是军工类股吗?”
香港中评网14日发表快评指出,便利店变为“战时枢纽”,相信大概率是一群书生关起门、拍脑袋产生的“奇葩”想法。该计划的设计者认为,超商便利店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即便交通中断,也有机会持续供应物资,并举例新冠疫情期间,便利店在官方协调下协助配发口罩的“成功经验”。
上述两点理由令人贻笑大方。其一,支撑便利店的高效物流系统,说到底还是商业模式,根本无法在极端状况下运转,可以说“一打就瘫”;其二,疫情期间官方的物资派发相当混乱,多次引发巨大民怨,还好意思拿来炫耀?更何况,疫情和“战时”能类比吗?
果不其然,近年来很多人发现,岛内一些鼓吹“求战备战”的“独”派人士,把战争当做儿戏、以为就和“打电动”一样,“死”一次还有几条命可以继续“打”。的确,如果从这个“便利店转型方案”的思路来看,制定者确实有几分把自己代入到电脑游戏中的感觉。
星罗棋布的便利店在台湾地区是一道特殊风景线。无论是在闹市一隅,还是在乡间公路,再或是深夜时分,一份便当,一杯咖啡,一碗关东煮,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给很多人提供便利、温暖、小确幸。可悲的是,别有用心者居然让台湾地区的便利店和血腥、伤痛乃至死亡的“战争图景”挂钩,这不是太天真,而是太残忍了!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