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超越生死,在悲伤的追悼会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空军英雄冯思广用生命诠释了军人职责,而他的妻子,则用一场特殊的婚礼,表达了对丈夫最深沉的爱与敬意。1.1秒的生死抉择,成就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英雄传奇……
严肃的礼堂中央,挂着“深切缅怀冯思广同志”的黑底横幅,哀乐悠扬,气氛沉重。但在这场悼念仪式中,一位军人女子眼含泪光,庄重地向司令员行礼,提出要举行婚礼。这一意外的举动,让所有人感动,也让人疑惑:追悼会怎么变成了婚礼?
2010年5月6日晚上,空军飞行员冯思广接到一个需要连续白天和黑夜飞的飞行任务。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他以前已经多次成功安全完成了飞行任务。
在任务开始前,他一如既往地仔细准备了所有工作,和张德山中队长一起进入驾驶室,在跑道旁等待起飞信号。首次飞行十分顺利,起降都十分精准,训练目标也全部实现。接着,他们开始为第二场训练做准备。但没有人想到,这竟然是冯思广最后一次飞行。
晚上九点二十九分,训练第二回刚开始,突然情况发生,夜空安静被打破。飞机引擎突然停下,对飞行员来说,这可是个大问题。
冯思广迅速告知地面指挥部紧急情况,接到指示要跳伞。飞机动力丧失,持续下坠,每一秒都极为宝贵。
就在冯思广和张德山即将启动弹射装置之际,他们目睹了飞机下济南郊区璀璨的灯火,意识到4000多人的生命和财产正面临极大威胁。军人职责所在,他们决定放弃个人逃生,竭力操控飞机,力求阻止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飞机在150米高空失去动力,姿态失控,形势危急。冯思广和张德山靠经验默契合作,共同操作杆舵,努力修正飞机方向,最终安全降落在居民区外约200米处,最大程度降低了损失。
飞机迫降后,他们开始想怎么逃生。因为逃生装置的设计,张德山比冯思广早1.1秒离开。
然而,那1.1秒变得至关重要。冯思广跳出机舱时,离地面仅剩30多米,高度太低,降落伞没时间展开,他急速坠地,最终不幸遇难。
不幸消息传来,部队里充满了悲伤。那位前一天还同我们一同训练的战友,此刻却已不在人世,让人无法接受。
对远在乡下的父母来说,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他们一直为儿子自豪,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深重痛苦。
冯思广自小立誓要为国家效力。他1982年于山东聊城一普通农家中出生,家中有位姐姐。尽管家里经济困难,父母还是尽力供两个孩子读书。冯思广和姐姐曾自愿放弃学业,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但父亲坚决不允许,因为他明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冯思广背负父亲的期望,勤奋学习,成绩出色,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高考时,他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
在校时,他既刻苦学习又打工挣钱,终于成功拿到学位。完成学业后,冯思广积极求职,希望帮家里减轻经济压力。
偶然间,他发现了一则空军招飞的广告,心里产生了当兵保国的念头。他把这想法告诉了爸妈,他们很支持。为了顺利通过选拔,冯思广开始刻苦锻炼,最后以出色的表现成功加入了空军。
冯思广在部队努力学习飞行知识,十分认真,从不忽略任何小细节。碰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会主动向教官询问,或者查资料,直到问题解决。
他在飞行训练上特别努力,练出了出色的飞行技巧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服役两年多以来,他多次得奖,得了三等功,是战友们效仿的对象。
冯思广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同时在部队里邂逅了妻子,她是位军医,名叫田文君。因多次就医,他们渐渐熟悉,最后结为夫妻。
冯思广和她在9个月前拿到了结婚证,但因为工作太忙,婚礼迟迟没办。他们计划等冯思广完成训练后补办,但这个愿望最终没能成真。
2010年5月10日,在部队举行了冯思广的追悼会。然而,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刻,田文君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抉择。
她恳请司令员及在场人员见证,将追悼会转为婚礼。她表示,与这位飞行员结合,她毫无遗憾。这一幕深深打动人心,使所有人都不禁泪流满面。
2011年6月,冯思广被追授一等功荣誉。次年的2月,他还荣获了“2011年中国十大孝子”称号。
冯思广用他短暂的生命展示了军人的职责和勇气,他的英勇事迹我们将长久记得。无数像冯思广一样的英雄,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保卫着国家的天空,守护着民众的安宁。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我们应永远怀着敬意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