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军史学家艾略特.A.科斯以及约翰.戈奇共同编写的《军事不幸·败战剖析》中,他们指出,美军之所以在朝鲜战场遭遇那么大的军事灾难,很大程度就是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认为他们远远不如朝鲜人民军,只能和韩军相比。
事实上,不仅美国人这么认为,苏联人同样这么认为,甚至朝鲜人也深以为然。
一、从表面上看,朝鲜人民军是一支远比中国军队更为“正规”的部队。
朝鲜人民军是一支完完全全的苏式部队,朝鲜人民军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基本上都是苏联模式,条令是翻译的苏军条令,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
他们穿着苏联红军一样的光鲜锃亮的军服,军官清一色是帽檐镶嵌有红色装饰线的高筒帽,厚呢子军装加马裤,十字交叉的武装带,油光发亮的高筒马靴,肩章领章胸章上的军衔一目了然。
和官兵一致的解放军不同,朝鲜人民军上下等级森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作风,军中打骂体罚现象相当严重。这一点,又和日军相当类似。
当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很多朝鲜人都被日军带到东北服役。二战结束后,这些朝鲜部队纷纷反正,加入了人民军队,被称为朝鲜义勇队。因此在朝鲜军队上,又有着强烈的日军烙印。
虽然朝鲜的编制体制是苏式的,但称谓上却是日式的。比如各级编制被称为日本式的军团、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以及小队。
从装备上来说,朝鲜人民军的装备要远远优于志愿军。为了统一朝鲜半岛,金日成不惜用9吨黄金、40吨白银和1500吨各类珍贵矿石,换取了价值达到1380万卢布的苏式武器弹药。
1949年6月,苏联又给了朝鲜雅克战斗机100架,T-34坦克87辆,装甲车57辆,大炮230门,枪10000多支。
到了1950年4至5月,朝鲜人民军基本完成了换装。与朝鲜人民军相比,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朝鲜人民军每个师团拥有大口径火炮40门,而中国一个师的火炮只有6门,而且都是早就被苏军淘汰的76毫米山炮。同时,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师团所拥有的重机枪,是中国师的4倍,反坦克武器也比中国多得多。
在重武器方面,我军更不能和朝鲜人民军相比。人民军一个师团拥有200辆机动车辆,而中国普通师一辆也没有。朝鲜人民军拥有100多架飞机,我军同样一架也没有;至于坦克,人民军拥有强大的t34坦克150辆,而我军同样是一辆也没有……
在武器配备方面,我军也没有做到统一制式武器,而是从国民党那里缴获来的“万国牌”武器。这对我军的后勤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而全套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东北解放后,东北局将朝鲜族部队编为三个师,分别是164师、166师和156师,他们跟随林彪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岛,三支部队总共有3万多人。这三支部队虽然算不上四野王牌部队,但也是一支千锤百炼的队伍。
在金日成的要求下,三个朝鲜师带着武器回到了朝鲜,随即被改编为人民军第五师团,第六师团以及第七师团。
这支部队回到朝鲜后,却受到了自家同胞兄弟的一些挖苦,说他们没有作为军人的威风。和朝鲜军队帅气的装备相比,这三个朝鲜师戴着一个臭烘烘的狗皮帽子,土布做得棉衣都皱皱巴巴的,至于军官也没有肩章和领章,完全看不出和普通军人的区别。
二、因此无论从美国人、苏联人还是朝鲜人自己的角度,志愿军都应该远远不如朝鲜人民军。
美国远东司令部档案2971号是这么评价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
“在中等战役中,中共作战人员的素质大概与训练有素的韩国士兵相似。然而,必须承认,大部分中共作战部队还没有对大战斗力群作战的有效经验。而且,他们的训练像北朝鲜军队一样,由于缺乏统一的装备和确保的军需库存品而不能顺利进行……”到了具体的战场上,朝鲜人民军的表现一度让美国恐惧,让苏联刮目相看。
美国一开始也不把朝鲜人民军放在眼里。美军在二战中连强悍的日本人都能打败,何况刚刚从日军桎梏中独立出来的朝鲜人民军。在美国人看来,只要美军一出兵,就能把朝鲜人民军打得屁滚尿流。
朝鲜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以横扫千军之势杀过了三八线,在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军打得四散溃逃,很快就打下了汉城。
美国见韩国形势危急,于是赶紧从日本派出部队,试图抵挡住朝鲜人民军的锋芒。谁知两军刚一交手,美军就被打得大败。
首先,美军的先头部队——史密斯特遣队很快被击败,一下子被打死了四五百人。剩余美军尖叫着落荒而逃。
随后美国陆军24师试图接管防线,谁知在大田战役中,朝鲜人民军以坦克作为先导,并从两翼向美军发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死如归的进攻。在朝鲜人民军的猛烈冲击之下,美24师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该师的老兵罗布森上士曾回忆道:
“我环顾四周,我的军中老友都不见了,我们算是领教到北朝鲜军队的厉害,他们人多,装备也很好。”
在战场上,T34坦克横冲直撞,其中一辆坦克更是打死了上百个美国大兵,师长威廉·迪安少将受伤被俘,成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级别最高的将领。
美军节节败退,最终退到了釜山附近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战不过数月,美军伤亡就达到上万人。美军不断向釜山增兵,但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依然不断落败。
1950年6月28日,鉴于韩军和驻韩美军在朝鲜人民军攻击下连续后撤的窘状,他向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建议:“我们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原子弹。”
但是朝鲜人民军的一切胜利,都随着麦克阿瑟在仁川的登陆化为乌有。麦克阿瑟成功切断了朝鲜的补给线,将朝鲜人民军的10万主力团团围住。
随后,美国空军开始大发淫威。朝鲜人民军的装甲部队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变成了废铁,朝鲜大部分城市都在轰炸中成为了废墟。
由此,朝鲜战场的攻守之势完全逆转。
从战场上的表现看,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能力不可谓不强,他们战术娴熟,精于步炮协同,他们视死如归、死战不退。打起仗来就像是一台压路机,横冲直撞,势不可挡。美军在描述朝鲜人民军时,充满了溢美之词;苏联顾问也不得不酸溜溜地评价道:“即使换做苏联军队,也不可能推进得那么快。”
美军打败朝鲜人民军后,便充满了乐观情绪。苏军不可能出兵支援北朝鲜,若中国向朝鲜派兵,其表现不可能比装备精良的朝鲜人民军更好。因此中国军队根本不足为虑。
因此当志愿军大举入朝之时,美国人仍然选择闭目塞听,满不在乎。麦克阿瑟甚至夸口说:“我每天都期望着中国人到来,每天都跪着祈祷。”
很显然,麦克阿瑟不仅想彻底消灭朝鲜人民军,也想趁机把解放军拉着一起消灭了。
三、美国人自信满满,而苏联的斯大林则丧失了信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朝鲜人民军都不行,装备极端低劣、缺少大炮甚至棉衣都不能完全保证的志愿军肯定也不行。斯大林同意志愿军入朝参战,纯粹是死马当活马医。甚至当中国派兵入朝之时,斯大林竟不愿信守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的承诺。斯大林怎么会为了一场“必败”的战争,投入苏联宝贵的空军呢?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不被任何国家看好的军队。我军入朝之后,碰到了朝鲜的同志。朝鲜同志一开始非常兴奋,但当他问鸣我军是否有飞机时,很快就陷入了沉默,他指了指天,然后说:
“你们没有“这个”(飞机),是打不过美军。”
然而事实,却让全世界的人大跌眼镜。朝鲜人民军确实很强,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更强!
首先,从将士们的勇敢程度上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样,都是那种视死如归、坚韧不拔、死战不退的部队。
但从战略、战术以及将领素质上来说,朝鲜人民军却和我们有着鸿沟一般的差别。
首先是战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从来不讲究一城一地的得失,讲究在运动中歼敌,以全歼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进可攻,退可守。
而朝鲜人民军则不同,他们更崇尚于占领土地,以多占土地为目的。但是朝鲜人民军兵力寡少,多占土地必然会拉长补给线,分散本就不太宽裕的兵力。最终被麦克阿瑟一战翻盘。
其次从战术上来说,中国军队虽然装备低劣,但是战术非常先进。林彪所创造的“三三制”“一点两面”“四快一慢”“火力集中使用”的诸多战术,让我军大大减少了伤亡,更多地歼灭了敌人。
相比之下,朝鲜人民军只会正面平推。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最终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
同时,我军根据美军火力强大、空中优势明显的特点,特别擅长利用夜战和近战打击敌人。当时美军夜视科技并不发达,大炮和飞机在夜间就失去了作用,而我军自建军以来就是野战能手。
美军的火力虽然强大,但是我军一旦用近战的手段和敌人搅在一起,敌人就不敢放炮投弹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同样失去了作用。
相比之下,朝鲜人民军只会在白天打仗,然后在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之下落败。
最后,我军将领的军事素质也远超朝鲜人民军。朝鲜人民军的将领,在朝鲜战争之前多为低级军官,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朝鲜军队上下分明,指挥员意志坚决时往往表现得很顽强,但战术相对刻板。但一旦攻击受挫,或者军官丧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挥员自身战斗意志不足的情况下,部队往往士气低落得特别明显,战斗力一落千丈,前后判若两人,甚至部队整体崩溃瓦解。
相反,志愿军的高级将领,如彭德怀、陈赓、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梁兴初、温玉成等人,都是革命几十年,打过无数大仗,统领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的宿将。从经验和应变能力上,都要远超朝鲜人民军。志愿军将领很擅长打那种没有命令的仗,比如58师在华川阻击战中,就是在没有志司的命令下主动下达阻击战,最终拯救了数十万志愿军。
因此,朝鲜人民军虽然在装备上占优,但在其他方面都不如我军。而美军却以为我军只是二流的人民军,最终犯下了轻敌的错误,最终迎来了又一场有一场的惨败。
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中,我39军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大破号称建国以来就没有打过败仗的骑兵第一师,歼敌1800多人。
首战落败,却并没有让麦克阿瑟清醒,在他看来朝鲜确实出现了中国军队,但不过都是一些二线的志愿部队,总兵力不会超过8万人。如果中国投入了大规模的部队,满天飞的美国飞机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到了后来,美国人才发现,他们彻彻底底地上了志愿军的当。战后美方研究人员曾分析了我军的打法:
“人民解放军完全不是北朝鲜人民军打了折扣的变种,而是一支有其特有力量、弱点、战术和作战偏好的迥然不同的军队。例如,拥有大量机动车的北朝鲜人民军像常规军队一样调动和展开。与之相反,中国师极‘轻’,意味着能够在北朝鲜森林和村庄中潜伏穿插,依靠从当地农民筹集的或自己携带的给养维持生活。”
志愿军与依靠公路和汽车运输的朝鲜人民军不同,他们不太依赖公路。他们在夜间行军,可以轻松躲避美国飞机的耳目。一到白天,就潜伏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之中休息,甚至连做饭都不生火,这同样避过了美国空军的眼睛。
因此当麦克阿瑟命令22万“联合国军”向鸭绿江进军时,已经有50万志愿军潜伏在朝鲜的山林之中,就等着敌军往包围圈里钻。
第二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展开了主力对决。同时志愿军也展现了美军从未见过的战术——穿插渗透。
美军打仗,一直习惯于正面迎敌,用强大的正面火力粉碎敌人。然而志愿军却另辟蹊径,他们走小路、走山路,然后包抄到他们的侧翼以及后方。战斗打响后,志愿军往往从四面八方杀来,前面有志愿军,后面也有志愿军。枪炮声响成一片,喇叭声和哨子声也响彻夜空,美军形容这种情形是“中国式的葬礼”。
按照美军的习惯,一旦遭到迂回就立即后撤。因为我军不断地绕后迂回,美军一溃千里。从鸭绿江边一直逃到了三八线附近。
在具体作战之时,志愿军和习惯用大炮开路的朝鲜人民军不同,他们更喜欢刺刀见红:
“中国军队不这样作战,他们主要是夜间在极近距离上使用大量手榴弹、轻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实施攻击,他们常常在用狙击、吹喇叭或哨子吸引敌人火力后,从背后接近敌人,在作战上,中国军队有比北朝鲜军队巧妙的方法---佯动,试探或撤退,以测定敌人的反应,或扰乱和恐吓敌人。”
对于刺刀对刺刀的近战,美军非常不习惯,往往会抛弃阵地溃逃麦克阿瑟曾夸口说:“一旦中国人试图进入平壤,将成为一场屠杀。”然而美国情报部门却发现:
“中国军队的确非常重视美军空中力量,但他们的组织方式和战术使他们能减少美军空中力量的作用,通过离开大路对联合国军部队进行夜战和近战,中国军队大大抵消了敌方空中优势。他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伪装和行军纪律使空中侦察无法察觉他们。”
因此我军能一面避开美军的轰炸,一方面又能急速迂回,最终在短时间内解放了平壤,将前线前移至38线。
第二次战役之后,美军才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是二流人民军,而是一种作战风格与苏式部队截然不同的部队,他们更加灵活,更能抓住美军的弱点。至于美国之前所认为的,与志愿军能够并驾齐驱的韩军。他们在志愿军的面前只有逃亡的份,已经到了“望风而逃者是上勇,闻风而逃者是中勇,误听而逃者是下勇”的地步。李奇微甚至怀疑,韩国人是不是天生就怕中国人。拿韩军与志愿军相比,就是一种侮辱。
在美军开始正视志愿军的同时,斯大林也开始对我军的战斗力佩服备至。在他的推动之下,中朝军队组成统一司令部,由彭德怀统一负责指挥。同时还下达命令,让苏联空军立即参战,并加紧赶制36个师的苏联装备交付我国。这是对我军战斗力的承认。
第五次战役之后,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恢复,并打出了著名的“伤心岭”“血染岭”战术。朝鲜人民军主动向志愿军学习战术,也明白了迂回包抄和近战的妙处,不再像之前那样鲁莽的平推了。综合而言,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固然不错,但只相当于我四野、三野二流部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