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编辑|娱叔
4月份算得上是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最为活跃的一个月了。
虽然大多数的企业对于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早已经有所准备,甚至做好了应急预案。
可谁都没想到,这次特朗普征收的关税比例能如此高。

那么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全球各国又是怎么反击的呢?

不少人头一次听这个“对等关税”都会感觉一头雾水。
的确,对等关税这个名字是相当具有迷惑性的,虽然“对等”二字的确是想要追求双方关税对等的意思。
但这个对等和普通人所理解的对等是有出入的。只不过这个对等和普通人所理解的对等是有出入的。

国际普遍认为的对等是某国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美国也对某国征收10%的关税,大家税率一样,赚多赚少各凭本事。
可是特朗普并不这么觉得,在过去几年的国际贸易中,美国几乎对全世界都处于贸易逆差。
也就是说美国买别的国家商品多,可是卖出去的产品少。
特朗普觉得美国长年的贸易逆差实际上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而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特朗普的想法就是加征“对等关税”。

对等关税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似乎是因为这个公式过于复杂,所以白宫方面很快就推出了一个简化版。
公式中的φ、ε分别可以视为0.25和4,乘积为1。
然后用美方的出口额,减去美方的进口额,再除以美方的进口额,就能得出美国对其他国家额外征收的关税。

虽然有一些网友经过实际计算后,发现很多时候这个公式能算出来负数,也就是说美国不仅不能加征关税,甚至还要减免关税。
但是考虑到特朗普肯定不会这么干,所以就只能暂且忽略这些算出来为负数的结果了。
虽然看起来条理清晰,但是实际上这个对等关税到底加多少在执行上却是一团乱麻。

根据《纽约客》专栏记者的计算分析,如果按照这一说法,美国要对韩国和欧盟分别加征50%和39%的关税。
要知道这里写的是加征,也就是在原有关税的基础上,再额外加上对等关税。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韩国和欧盟国家卖到美国的产品都要先交超过一半的关税,这在国际贸易中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白宫只能在计算公式上面再“打一次折”,降低了实际的关税。
也因此,网友们得出了一个更简单,而且更准确的计算公式:美方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最后再除以2。
虽然看起来严谨,可是实际上,这个加征关税还是出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在官方的视频中,一直说对韩国征收25%的对等关税。
可是在文件里面,却又把韩国的加征关税写成了26%。
虽然只有1%的差距,但是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以至于不少韩国网民和政客都对此表示了抗议。

而白宫方面也只能偷偷地把数字改回了25%,才算是勉强平息了这场闹剧。
可以说这个所谓的“对等关税”完全不是建立在对等的前提下的,而是美国自己觉得自己亏了,所以才要选择多收钱。
然而面对如此赤裸裸的不平等关税,世界各国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在特朗普刚刚决定加征关税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表示了抗议。
美国财务部长贝森特对此就放狠话说,希望各国对此不要有任何反应,否则美国也会对此做出回应。
不少和美国高度绑定,或者本身就和美国贸易往来不是太多的国家都选择直接认怂。

比如说澳大利亚,在此之前,澳大利亚一直都对美国实行免关税的关税政策。
而在被特朗普加征关税之后,澳大利亚虽然也跟风表示了抗议,但是却并不打算采取任何的反制措施。
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将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商品单方面征税。
不止是澳大利亚这样本身就有免税传统的国家保持了免税政策,印度也表示自己愿意对美国采取“近零关税”。

也就是说印度是可以基本上免除美国关税的,但是仍然希望美国能够放宽对美国企业的征税。
除了这些主动示好的国家之外,也有像是英国和日本这样继续保持原样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对于英国,特朗普只加征了10%的最低关税,可以说是完全在英国预料之中的。

对于这10%的关税,英国想必也是早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动作。
而日本方面虽然加征了24%的对等关税,但是日本方面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回应。

看到这么多国家都对美国服软了,不少网友也是感慨,难怪特朗普能如此地嚣张,原来都是被“惯”出来的。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难道世界各国真的都采取了隐忍的办法吗?

虽然有不少国家服软,但也同样有不少国家对于美国的对等关税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在被加征34%对等关税后,立刻宣布对美国加征34%的关税。

除了中国这样敢于直接和美国对着干的国家之外。
欧盟和欧佩克等组织也都采用了自己的方式,和美国的不合理关税做对抗。
不少人可能觉得欧盟是美国的盟友,这两家怎么可能真正闹掰呢?

的确,虽然说欧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多次表示了不满,甚至还表示将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但这并不代表欧盟是反美的,而只能证明欧盟是真的在反“特”。
冯布莱恩在欧洲会议上就公开表示,欧盟将采用强有力的方式“报复”美国。

欧洲国家虽然多数都和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这种友好,更多是对和愿意与欧洲打交道的民主党人。
不少欧洲人对于共和党的印象本身就不好,更不用说加征关税的特朗普了。
所以虽然说现在欧洲和美国摆出了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但这还远不到欧美翻脸的地步。

在特朗普下台后,这一现状可能就会迎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但是欧佩克就不同了,欧佩克和美国的关系一直都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组织,虽然特朗普对中日韩欧都加征了高关税,可对欧佩克却只敢加征10%的关税。

其中原因就是这是美国在经济上真正惹不起的狠角色,甚至于还需要和欧佩克串通一下,才能顺利加征关税。
为了推进美国页岩油的出口,特朗普的确曾示意欧佩克适量增产,以此降低国际油价。
可令特朗普没想到的是,欧佩克这一轮增产直接就将国际油价彻底打下来了,很可能到最后,美国的页岩油就算卖出去了也要赔钱。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就只能继续跟欧佩克谈判,或者重新搅乱中东局势。
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对于美国的关税政策来说,都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可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仅是给世界人民添了堵,也让自己人很不好过。
那既然如此,美国还为什么要一条路走到黑呢?

其实问题就在于MAGA派,特朗普的主力票仓是支持这些能够给美国本土制造业提供机会的政策的。
但对于不少需要频繁进出口的企业来说,不少美国人都站了出来,抗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很多人觉得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日常的影响是高科技产品,对美国人日常的影响是农产品不同。
实际上美国出口最多的货物并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农产品和能源。
绝大多数的高科技产品,比如手机和汽车的零部件,美国反而要从海外“进口”。

这些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欧美厂商都选择把工厂建在亚洲国家,来降低人口成本的支出。
以电脑显卡为例,虽然设计和芯片研发都在美国进行,可是生产却都是由台积电代工的。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人购买的高科技产品,反而会因为关税而涨价。

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电子产品涨价,绝大多数是因为美国厂商为了避免对中国的高关税。
所以主动选择将厂子迁到东南亚,这期间所产生的建厂和搬迁成本。
在东南亚的新厂正式运营,以及国内的一些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后,这些科技产品的涨价势必会得到遏制。

结语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特朗普的全面加征关税无疑是站在了全球化浪潮的对立面上。
在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宣布要和中国打贸易战的时候,其实不少人心里都还是没底的。
网友们都担心我们会在技术上被美国卡脖子,最后导致经济无法发展。

但是现在看来,贸易战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绝没有前期料想的那么悲观,甚至正面的影响还要大于负面影响。

而今天的局势比起当年显然要更有利于我们,美国没办法再拉着一帮盟友来“制裁”中国,反而是他们自己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虽然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我们已经能够料想到,背离全球化浪潮行进的特朗普必然会迎来一个失败的结局。

部分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特朗普全球关税:各国反应各异 国际贸易秩序剧烈震荡
财联社|美油暴跌近6%!特朗普关税阴霾下 欧佩克+八国宣布超预期增产
新华社新媒体|了解下美“对等关税”税率的算法,你可能会惊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