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让梨》是中国历史千百年来流传很广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年仅四岁的孔融,就知道遵守公序良俗的道理,《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正是出自于此。
在中国,想必没有人不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很多平常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恐怕还不知道历史上的孔融下场有多么凄惨。
这一切都和孔融的性格有关,导致最终被曹操灭了满门,他的九岁儿子在临终前甚至还留下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千古名言,下面就来看看是什么名言吧!
孔融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然而这些光环都不能和他的身世相比;孔融是圣人孔子的二十世孙,作为孔圣人的后代,生来就有着诸多光环加身。
他幼年时给哥哥让梨成为美谈,少年时甚至还想替哥哥孔褒去死,虽说没能成功,却也因此让孔融名动天下。
事情是这样的,东汉末年有一名士名叫张俭,这张俭与中常侍侯览有仇,于是就被密令通缉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便跑到孔褒这里来避祸。
不巧的是孔褒没有在家,当时的孔融年龄也只有十六岁,张俭没有告诉孔融自己的处境,但孔融却已经从张俭的面色看了出来,于是就替孔褒收留了张俭。
后来事情暴露,张俭得以逃脱,但孔融与孔褒二人却被抓了起来,孔融说是自己收留了张俭,因此获罪也是自己获罪;孔褒却认为是自己指使张俭前来,所以即使要判罪也是自己;最终,朝廷认定是孔褒的罪,孔褒因此被处死。
孔融没能被处死,却也因此事声名鹊起。
孔融是一个刚正不阿、性格耿直,且不惧强权的人,当年汉献帝刚刚定都许县时,曹操在宴会上看出杨彪对自己不满,于是就将杨彪下了大狱,想要除掉杨彪。
杨彪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杨修的父亲。
孔融看到杨彪被下了大狱,于是就前去和曹操求情,曹操本想甩锅,说这是汉献帝的意思。但孔融却说道:“你若是不放过杨彪,明个老子就不来上班了!”迫于压力,曹操只能将杨彪给释放了。
孔融是坚定维护汉朝的,眼里自然容不下曹操这位权臣,经常找到机会就对曹操一顿挖苦、讽刺,自然也就成为了曹操的眼中钉。
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就暗中搜集孔融的罪行;孔融早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就是繁体“刘”字,曹操就让人说孔融图谋不轨,这是大逆不道的话。
但最后曹操给孔融定下的罪名却不是这个,而是不孝!
因为孔融曾经说过这样的言论,那就是人跟父母本质上是没有太大的恩情,父亲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生育了孩子,母亲就好比一个暂时寄存孩子的瓦罐,就是这样的言论,让曹操为孔融定下了不孝的罪名。
汉朝时期是最看重孝道的,尤其是作为孔子的后代,你身为孔子的后代,竟然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这不是给人留下话柄吗?
孔融因此获罪,全家都因其被杀。
孔融被抓时询问官兵,能不能放过自己两个幼儿,这两个幼儿年龄很小,大的九岁,小的八岁,可他们却并没有多少害怕,反而这样说道:“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意思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意思,比喻整体覆灭,个体不能幸免。这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典故来源,孔融的小儿子也一同被抓走赴难。
孔融因其性格太过刚直,从而导致了这样的结局,而他幼儿临终前留下的话,也成为了千古名言流传至今。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