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是一个伟大人物去世的纪念日。
他是四川梓潼人,
他告别好友杨振宁,放弃了美国优越环境毅然归国,
1958年,他隐姓埋名,
他40岁和于敏等人研究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他还有个名字叫做“两弹元勋”
这个男人叫做邓稼先。
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原子弹研究的危机苏共20大后,中苏关系逐渐走向破裂。1959年6月20日,苏联领袖尼基塔·赫鲁晓夫决定停止援助中国,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苏联的原子弹专家走之前宣称:“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随后一个月,我国国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工程命名为“596工程”。因为苏联撕毁合同的日子就是596”。
1958年秋,国家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问他是否愿意参加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西北大漠中。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邓稼先一马当先,冒着被核辐射的危险,亲自去检查问题所在。这种牺牲精神令人垂泪。
邓稼先一句话,让杨振宁流出了泪水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同年,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加入美国国籍。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
杨振宁认为只有在美国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才能造出出原子弹,旧时代的中国是不可能的。在当时世界各国对中国原子弹的成功众说纷纭。杨振宁带着满腹怀疑想要询问自己的同窗好友邓稼先。
杨振宁在回中国以前,特意写信询问邓稼先:“在美国的时候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邓稼先作为国家军事机密的专家,自然不能直接告知与他。因此邓老专门请示了国家领导人周公,得到许可后,他写信告诉杨振宁:“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到信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这是喜极而泣。他也是炎黄子孙,焉能没有感情?
1986年7月29日,因为核辐射,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然是中国科技追赶世界,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而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杨振宁怀着悲痛的心情发来了唁电。
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2009年9月10日,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中国人的偶像应该是谁?
应该是打击日寇侵略的军人,
应该是抗美援朝的英烈,
应该是守卫帕米尔高原、南沙群岛和东北边防的战士,
应该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而不是一些娱乐明星。
永远缅怀我们的科技英雄-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