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在云南曲靖翠峰山,僧人挽留、雨也挽留,徐霞客仍与总持惜别,走了传说中最难走的路。这天,徐霞客边欣赏寻甸府的美景,边核对书中记载,还考察了七星桥和龙泉双月。
明朝寻甸府城,管辖地大约是今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
(公元1638年)九月二十三,半夜,徐霞客听隔壁人说,星星明亮如火。谁知,鸡鸣起床时,他见到的是浓重的阴雨天,然而四周山上没有起雾。
天刚亮,徐霞客和顾仆就出发了。
峡谷的美景,令他们仿佛在画中游览。茂密繁盛的竹木,经轻霜冻染,点缀上黄色、重叠着紫色,镶嵌了翠绿、铺衬了红色。
在一碗冲村庄所在的山顶上,他们见到众多山岭,层层环绕如同屏风。
从郭扩村起,村民已编入寻甸府户籍,村庄也不再由平彝卫屯守。
在广阔的山谷里,徐霞客看见一座最高的山峰直插云天。他怀疑是尧林山,却又没有证据。他追上一位老人,拉住询问,原来那果然是尧林山。
从柳塘村开始,山坡结束,田野连绵不断。这些种稻谷的区域,北抵环形山峰,西跨牛栏江到达寻甸府,南连接湖泊。
七星桥,一座七孔石桥,位于马龙州钓河和杨林所河流汇合处,不及曲江桥大。桥旁坐落着三间庙宇。庙里有旧碑,有的碑文说这里距寻甸府城十五里,有的说距离二十里。有的记载这条河名叫江外河,有的记载叫三岔河。没有确定的里数,没有固定的名称。
《一统志》里的记载也自相矛盾,给桥作注释道:“在城东面二十里处横跨交合溪。”给溪作注释道:“在府城东南十五里处合流。”
据徐霞客考察,老寻甸府城位于府城东五里处,若如此,应按十五里记载桥和溪流的位置才对。
寻甸府城的河,流向东南,杨林所的河从南边流来,在壑谷口会合而势不相上下,于是积聚成湖泊。石缝底浸出一汪清泉,其底中空,泉水源源不断平吐出,清澈得能照出人的眉宇。几步外,有泉水相连积贮成水潭,水流不深却不会枯竭,溢出后往南流进水潭。水潭圆得像镜子,但没有中空缝隙,不知道泉水从哪里流出。
《寻甸府》记载八景中的“龙泉双月”,说府城东十里有两条泉水,相距十余步,月夜里,人站在两泉间,东西两边都能看到泉水中月亮的影子。据徐霞客观察,泉水边石头环绕,树木掩映,即使两潭清泉各自包含明月,恐怕站着不移步而往左右看,也未必能够同时看到两边泉中的月影。
寻甸府城,依托在尧林山支脉交叉分出的山坳上。他们从府城东门进入,转向南,到府衙东的旅店住下。
寻甸府过去是土官担任知府,由安氏世代统治。嘉靖丁亥年(公元1527年),安氏之孙安锉叛乱,被平定后,武定府改土归流,还迁建寻甸府治,到距原府治西边五里处,紧靠在西山脚下。
寻甸府的四道城门都不正,大约是依山势而建的缘故。东门往北偏,南门往东偏,西门往南偏,只有北门勉强正一点,却不是道路所经过的城门。城中只有两条并列的街道,前一条是府衙与府治所在地,后一条街是文庙、城隆庙以及省巡按御史前来出差所住的官署,这些官署都面向东南。
不知徐霞客在寻甸府会逗留多久?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