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垫料更换,每周清洁频率,发酵床养殖场,菌种添加比例
竹鼠是一种小巧可爱的小动物,在养殖界近年来颇受关注。它体型小,肉却很鲜美,而且皮毛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南方的一些山区,竹鼠可是一种特色养殖动物,南方湿热的气候给竹鼠养殖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在广东的一些养殖场,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竹鼠很容易生病。
对于竹鼠的养殖场,特别是发酵床养殖场来说,垫料的管理是个头疼的事。就说那垫料的更换吧,好多养殖户都把握不好。我认识个北方的养殖户老张,他在辽宁搞竹鼠养殖。他说他之前就是随便啥时候想换就换垫料,结果竹鼠老是生病。后来才知道,这垫料更换是有讲究的。像在北方干冷的冬季,竹鼠活动少,垫料消耗和脏污的速度慢,不用太频繁更换。但到了夏季,天气一热,微生物活跃,垫料就得勤换了。
说到这发酵床,菌种的添加比例也很关键。有个网友就分享过他的经历。他在西南地区搞了个小养殖场。一开始他也弄不清菌种该加多少。加多了吧,成本高不说,还可能搞乱发酵床里的微生物平衡。加少了,垫料发酵慢,除臭效果差。其实不同的发酵床情况不一样,在新搭建的发酵床初期,菌种添加比例要高一些,大概能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等发酵床稳定运行几个月后,就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五左右了。
每周的清洁频率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像在一些南方散养的竹鼠场,由于竹鼠活动范围大,垫料容易被粪便污染,可能需要一周清洁两三次。而在北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如果管理得当,一周一次的清洁频率也可以。比如说在河北的一个中型竹鼠养殖场,他们根据竹鼠的粪便量、潮湿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清洁频率。如果发现垫料已经有一些发粘,异味也比较重了,那就得赶紧清洁。
在发酵床养殖中,不同品种的绿植加入到发酵床里效果还不一样。像白三叶这种常见的绿植,它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较多的有益微生物。但是一些冷门的绿植,比如蛇鞭菊,它的根系分泌物比较特殊,对发酵床的改良也有不错的效果。还有黑种草,虽然在咱们养殖中不常见,但它能适应比较恶劣的土壤环境,加入发酵床后可能对提高垫料的透气性有帮助。再比如马蔺,耐盐碱能力强,在一些碱性土壤的发酵床地区就可以尝试。最后是紫云英,它在南方的水田边很常见,加入到发酵床里能快速生长并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老张说他在辽宁的养殖场,刚开始的时候竹鼠长得慢,他很苦恼。后来他了解到发酵床养殖技术,可是又担心不适应北方的环境。他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垫料更换和清洁频率,还找出了适合当地微生物环境的菌种添加比例。他发现北方冬季的时候,每半个月更换一次垫料,每周清洁一次就差不多。到了夏季,一周要换一次垫料,两天就得清洁一次。在菌种添加比例上,刚开始的时候加百分之十,现在稳定运行两年了,加百分之七就很好。
养竹鼠的时间长了,还会发现不同年龄的竹鼠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就拿小竹鼠来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的小竹鼠阶段,它们抵抗力弱,养殖环境得特别干净。这个时候垫料的更换频率要高一些,哪怕是北方相对干冷的环境,也得每两周换一次垫料。而像两年以上的成年竹鼠,它们适应能力强一些,对环境的容忍度会高一点。
在南方种植蛇鞭菊加入到竹鼠发酵床的情况就和北方有所不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蛇鞭菊生长得快,对发酵床的改良作用也更快地显现出来。可在北方,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合适的温度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南方的养殖户可能在养殖竹鼠时会有更多的散养方式,所以在发酵床的规划上就要考虑竹鼠的活动范围对垫料的影响。
再说那黑种草,它在北方种植到发酵床里的时候,要注意防寒。我听说有内蒙古的一个小养殖户,他想尝试用黑种草改良发酵床。一开始没做好防寒措施,黑种草都快被冻死了,发酵床的效果也不好。后来他知道了当地冬季来临前要给种植区域覆盖一层干草,第二年黑种草就长得很好,发酵床的除臭效果也增强了。
还有那马蔺,在四川的一个山区养殖场,他们把马蔺加入发酵床后,发现它在雨季的时候能帮助保持垫料的通气性。但是在向北移植这个养殖经验到陕西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陕西的降水相对少一些,马蔺的生长速度会慢一点,所以在种植密度上就要调整。
紫云英在南方的发酵床养殖中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在北方种植要根据当地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如果北方土壤偏碱性比较严重,可能就要搭配一些其他土壤改良剂和紫云英一起使用。
在发酵床养殖竹鼠的过程中,还得考虑季节对竹鼠本身生理的影响。在春季,竹鼠开始进入繁殖期,这个时候养殖环境要更加适宜。像在湖南的一个竹鼠养殖场,他们发现春季的时候竹鼠对垫料的舒适度要求更高。垫料如果太硬或者有杂物,会影响竹鼠的发情和繁殖。所以他们会每周多检查几次垫料的情况,保证垫料的松软和清洁。
在北方黑龙江的一个竹鼠养殖户那里,他发现冬季竹鼠的活动量大大减少,这个时候垫料如果太潮湿,竹鼠就容易冻伤。所以他会在冬季来临之前,把发酵床的通风口调整得更大一些,让垫料的水分能够散发出去。并且在垫料里添加一些干燥的木屑,来调节湿度。
从这些不同的养殖案例来看,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都会影响竹鼠发酵床养殖中的垫料更换、清洁频率以及菌种添加比例等多个方面。而且不同的绿植加入到发酵床里也有不同的表现。
再看那些养了好几年竹鼠的老养殖户,他们总结出的经验也是很宝贵的。比如在福建的一个养殖户,他养竹鼠都养了五年了。他说在这五年里,他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发酵床的管理方式。最初他是按照书上说的固定模式来做,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并不完全适用。他就根据自己当地的天气变化,竹鼠的生长状态等情况,一点一点地调整。现在他的发酵床在各个季节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竹鼠的生长速度也很快。
随着养殖时间的变化,发酵床里的微生物群落也在不断演变。一般来说,刚开始建立发酵床的时候,微生物种类比较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使用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丰富起来。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发酵床的状态,根据微生物的变化调整垫料更换和菌种添加等情况。
对于那些在山区养殖竹鼠的养殖户来说,地形的坡度也会影响发酵床的排水。如果在四川的一些山区,地形有较大的坡度,那么在搭建发酵床的时候就要考虑把排水管道设置得更合理一些。否则,在雨季的时候,发酵床里积水过多,会导致垫料发霉,影响竹鼠的健康。
在北方的辽宁,有个养殖户是夫妻档,他们养殖竹鼠有三年时间了。他们发现,如果菌种添加比例不稳定,发酵床的气味就会忽大忽小。而且竹鼠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烦躁不安。后来他们就严格记录菌种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发酵床的气味一直很稳定,竹鼠的生长也更加健康了。
从不同养殖者分享的案例来看,发酵床养殖竹鼠真的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养殖场的情况也不一样。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新建的发酵床还是已经运行了很久的发酵床,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养殖方式。
我们来看看这个养殖时间带来的变化。对于刚进入发酵床养殖的新手来说,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新的挑战。比如说在广西的一个新手养殖户,他刚养竹鼠半年,对于垫料更换、清洁频率这些都还在摸索中。他听说在云南有些地方发酵床做得很好,但是到了广西他发现,自己不能完全照搬云南的方法。因为广西的温度比云南要高一些,湿度也差不多,但是竹鼠的生长速度好像又有点不一样。
在山东的一个竹鼠养殖场,他们发现如果在夏季高温的时候不及时更换垫料,竹鼠会出现中暑的情况,虽然中暑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也会影响竹鼠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而且如果清洁频率太低,发酵床里的病菌就会滋生,对竹鼠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
再看那菌种的来源也很重要。如果是在湖南的一个竹鼠养殖场,他们从可靠的供应商那里购买的菌种效果就比较好。但是如果在陕西有个养殖户图便宜,从一些小作坊买菌种,很可能就会遇到菌种质量不过关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发酵床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竹鼠的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地方持续养殖竹鼠,周围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在江西的一个养殖场,刚开始周围有很多树木,空气很好。但是过了几年,周围建了一些工厂,空气污染就加重了。这就对发酵床的净化空气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户不得不调整发酵床的菌种添加比例和垫料更换频率。
不同养殖规模也有不同情况。在大规模的发酵床养殖场,比如在江苏的一个大型竹鼠养殖场,管理起来就更复杂。因为在这么大的规模下,很难及时发现每一个发酵床区域的问题。而小规模的养殖场,比如在安徽的一个家庭小养殖场,虽然规模小,但是如果管理不好,也会面临很多问题。
对于发酵床里的垫料,不同的材质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稻壳和木屑混合的垫料,还有用秸秆和牛粪混合的垫料。在南方的一些平原地区,稻壳和木屑混合的垫料可能效果更好。而在北方的一些草原地区,秸秆和牛粪混合的垫料可能更适合。
在四川凉山的一个竹鼠养殖场,他们发现如果在冬季给发酵床增加一些保温措施,竹鼠在冬季的生长速度会比不做保温措施的时候快一些。而且冬季竹鼠的死亡率也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在凉山这种高海拔地区,冬季非常寒冷。
不同的养殖季节对竹鼠的营养需求也有影响。在夏季,竹鼠需要更多的清热解暑的食物。这时候如果发酵床的环境不好,竹鼠的食欲就会下降。在云南的一些竹鼠养殖场,养殖户会在夏季给发酵床添加一些清凉的植物,来调节发酵床的温度,提高竹鼠的食欲。
对于那些长期养殖竹鼠的老养殖户来说,他们知道发酵床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竹鼠的健康。就像在贵州的一个老养殖户,他说他养了竹鼠八年了。他每年都会对发酵床进行深度检查,包括菌种的活性、垫料的成分等。他发现这样细致的检查能够让他的竹鼠养殖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竹鼠发酵床养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因素。从地域差异、养殖规模、种植绿植的选择,到不同时间节点的管理,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那么,对于那些刚开始想要进入竹鼠发酵床养殖行业的新手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让自己的养殖之路更加顺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