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仿东坡学做“五柳鱼”
作者:王明兴
北宋苏东坡,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创造发明家,还是医药学家,农田水利家,更是美食家,号称“饕翁”,以“老饕赋”,自娱自乐,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东坡在官场上不顺利,从朝廷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的二品官员,被贬到小地方的七品县令。尤其他与“乌台诗案”,被打入狱牢。东坡被贬杭州时间里,他在处理完公务后,常去当地寺庙,与住持和方丈、和尚交往,去看寺庙里的存书。他与圣山寺的佛印和尚关系甚密。东坡在圣山寺小住时间里,做了他自己发明的“五柳鱼”。他防佛印,怕破了寺里规矩,他将做好的“五柳鱼”放在书架上。佛印闻到鱼香味来了,可是,只有香味,不见鱼肉。
佛印笑着请教东坡:“请问鱼在案上是什么字?”
东坡笑答:“干鱼。”
佛印说:“哪还不端出来,让本人品尝,放那干啥?想独食乎。”
东坡与佛印吃着“五柳鱼”,喝着东坡带的杭州本地烤的白酒,探讨着吃食文化。
“五柳鱼”的做法是:在鱼身上切五个半刀,鱼肉翘起,像柳叶,撒上绿葱,半刀凹处,易入调料和盐味。我跟着书本学知识,模仿着东坡的“五柳鱼”做法红烧五柳鱼,把鲜活鲤鱼剖腹后,剃去鱼甲,掏出内脏后,用菜刀在鱼身上切五个半刀,在鱼身凹凸处,撒上绿葱,再把十三香和各样调料都用上。我还发明,用上生抽,加上冰糠,啤酒、再把蒜泥和白葱、姜、蒜苗放上。这是我第一次学做荤菜,还是模仿苏东坡做的“五柳鱼”做五柳鱼。
饭桌上,厨师的儿子只吃不语,儿媳吃了鱼,笑。她给四岁多的女儿,慢慢喂鱼肉。孙女说:“不好吃。妈妈,爷爷做的鱼,没爸爸做的好吃啦?”
老伴实话实说:“难吃”。
我怼老伴:“我为你代劳,我也是第一次进厨房做荤菜,你不但不表扬赞美顺称我,还打冷气,扫兴。我的一腔热火,叫你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以后不做了,把权力归还给你,你还是围着锅台转吧,我去走县又过省,一不留神,漂洋过海到美国,到私立学校去当美食专家、教授哩……”
“你就吹吧,西乡牛肉干要跌价了。”老伴冷不丁的冒了一句,气得我一时语塞。
“好啦,爸,您第一次做红烧鱼,成功了。美中不足的是,您把不该放的调料都放上了,来了个调料大会合,结果适得其反,鱼肉味道变了,失去了红烧鱼的纯真、原汁原味。您再做五柳鱼时,按我说的放调料,保您一鱼惊人。您可以去当美食顾问,去昌牌学校当专家、教授。”儿子的话,阻止了我和老伴舌战到底,不分输赢不罢休的局面。
活到老,学到老,我第一次学做红烧东坡的“五柳鱼”,一条四斤八两的鲤鱼,一家五口人吃完了,光盘行动,我们优先。我高兴,我自豪,我骄傲,我会红烧苏轼东坡的“五柳鱼”了。


作者简介:王明兴,男,六零后,农民,三级肢残,钟爱文学创作。曾经在家养鸡养猪,现与儿子儿媳暂住上海上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