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根据地知多少(六)

小凝萧关 2024-02-12 10:18:43

二十一、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省军民创建的敌后抗战基地。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为开展山东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迅速动员组织人民,建立统一战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坚持山东抗战的指示,自11月至翌年夏,先后在冀鲁边、鲁西北、胶东、清河、泰(山)西、湖(微山湖)西、鲁中、鲁南、滨海等地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摧毁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38年5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各支起义武装部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番号。12月,起义武装统一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

同年9月,八路军第 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率旅机关一部到达冀鲁边,同当地抗日武装会合,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第 343 旅第685团于年底到达湖西地区后,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第115师苏鲁豫支队,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据地。为增强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939年春率师部及第343旅主力进入山东,先后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苏鲁支队等部会合,开辟、扩大和巩固了鲁西、泰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8月1日,八路军第1纵队在山东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的八路军部队。

10月,朱瑞接任山东分局书记,并兼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工作。

1940年6月,苏鲁豫皖边区和苏皖边区划归中原局领导。年底,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包括鲁西(含湖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拥有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公里,成立了省参议会和行使政府职权的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并建立了1个行政主任公署,14个专员公署,95个县抗日民主政府。第115师、山东纵队及地方武装发展到12万余人。

1941年4月1日,山东分局将全省划分为胶东、清河、冀鲁边、鲁中、鲁南和鲁西6个区。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由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

1941年和1942年,日伪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和“蚕食”,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两年中,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0余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其中1941年冬对鲁中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大“扫荡”兵力达5万余人。这一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增派军队入鲁,配合日伪军夹击八路军,山东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和分割。至1942年年底,根据地人口减少到730万人,面积缩小到2.5万平方公里。根据地军民在极端困难的局势下,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坚持开展对敌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的“扫荡”和“蚕食”。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地党政机关和部队进行了精兵简政。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

1943年,根据地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6个军区,所属部队编成13个主力团。8月,罗荣桓接任山东分局书记。

罗荣桓同志

9月8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根据地划分为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和冀鲁边6个区,并先后建立了行政公署。这一年,山东军区部队针对日伪军继续以“总力战”不断“蚕食”根据地的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和灵活策略,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和政治攻势;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扭转了根据地极端困难的形势。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4年和1945年春、夏季,山东军区部队连续发起攻势作战。1945年8月,山东军区部队分5路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经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8月10日,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黎玉任主席。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作战2.6万余次,歼日伪军50余万人。抗战结束时,根据地发展到24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各级民主政府先后成立和逐步健全,并拥有一支27万余人的强大武装。

二十二、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河南西部抗日基地。1944年4~6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迅速溃退,河南省大部地区沦陷。

中共中央为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根据地连接起来,于7月发出关于八路军、新四军向河南进军的命令。9月21日,太行军区2个团及工作队南渡黄河,进入豫西地区,以嵩山、箕山为中心,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

经过几个月的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多次进攻,先后建立登封、伊川、偃师、巩县等10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11~12月,太岳军区2个团及晋绥军区1个大队到达豫西,建立起新安、渑池、洛宁等5个县的政权。

1945年2月,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2个团到达豫西。同月底,中共河南区委员会和河南军区成立,由戴季英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

4月,太行军区一部进入豫西,隶属河南军区建制。进入豫西的部队,经过艰苦斗争,创建了鄂西根据地,打通了同鄂豫皖、冀鲁豫及华中淮北区根据地的联系。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展到北抵黄河,南接伏牛山,西至崤山,东邻平汉铁路的广大地区,建立了6个专区、26个县的政权,部队由6000余人发展到2万余人。

二十三、浙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中共地方组织,在浙江东部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

1941年4月,日军陷鄞县(今宁波)、绍兴等地后,中国共产党浦东工委派淞沪游击队第5支队,于6月进至浙东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地区,并同中共地方组织取得联系,共同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1942年6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为加强对浙东敌后抗日斗争的领导,先后派大批干部到浙东工作。7月,成立中共浙东地区委员会和三北游击司令部(1944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谭启龙任区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何克希任司令员,统一领导浙东军民积极打击日伪军,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使根据地不断巩固。

1944年1月,浙东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连柏生任主任。1945年1月,召开了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浙东参议会,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连柏生为主任。

此时,全区有三北、四明、会稽、浦东4个专区、14 个县级政权,人口228万,面积达1.4万余平方公里。10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根据地的部队和地方干部撤至江苏省北部地区。

二十四、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 :

新四军第 7师和中共地方组织,在安徽中部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

1937年冬,中国共产党皖中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宣传抗日。

1938年4月,新四军第4支队挺进皖中,配合当地由张恺帆、冯文华等组织的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斗争。

1939年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指挥,统一领导江北部队,开展对敌斗争。1941年新四军整编时,将活动于皖中的部队编为新四军第7师。同年5月,建立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2年,为加强对皖江根据地抗日斗争和建设的领导,成立中共鄂皖赣区委员会(后改称皖江区党委)和皖中行政公署(后改称皖江行署),何伟、曾希圣先后任区党委书记,吕惠生任行署主任。

1944年后,皖江军民在粉碎日伪军频繁“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过程中,加强部队和政权建设,发展生产,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对南京伪政权造成很大威胁。

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皖江根据地以巢县、无为地区为中心,东起江浦,西抵安庆附近,南自青阳、南陵,北至合肥,面积约1.4万多平方公里,有10个县级政权,人口240多万。

0 阅读:6

小凝萧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