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桂花,终于开了!
若是没有这满城的橘黄、金黄、米黄和浅黄的满树满树像小米粒一样密密匝匝的一簇又一簇的小花,若是没有这满城空气中氤氲着的香甜,杭州人就少了一份风雅,那么这一整个秋天,就算是白过了。
随处可见的桂花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全杭州有大约七十多种、五百万株桂花树,桂花但凡开了,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得到它们可爱的倩影,不管是在哪里都能闻得到它们独特的香味。
就算如此,只要有点空,杭州人还是喜欢到满觉陇去,分享满城桂树带来的喜悦。
满觉陇的网红柿子树
也有些外地人,也不远千里万里,慕名到满觉陇来赏桂。因此每年桂花盛开的季节,我总能听到,或者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说有多少多少人拥向满觉陇,说通向满觉陇的道路是如何如何地拥挤,说满觉陇的饭店和民宿是怎样怎样地赚钱……
每每看到这些,我就觉着奇怪:满城尽是桂花树,四处可闻桂花香,何必非得到满觉陇去和别人挤来挤去的呢?
及至周日,将满觉陇上上下下转了一圈,方才觉得以前的想法可真是太片面了。
首先,满觉陇桂花树之多,实在是其他地方所不可企及的。自明代以来,就在此地广植桂花,现在,满觉陇的桂花树绵延数里不息。
其次,满觉陇不只有一株接一株的桂花树,还有三个洞——石屋洞、乐洞和栖霞洞。
石屋洞在村边的南高峰下,距离虎跑路最近,人从虎跑路进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石屋洞。
不过是,你千万别以为石屋洞就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大院子。
院子里最多的自然是桂花树,丹桂、金桂、银桂和桂都有。几幢古色古香的房子立于院内,或羞羞答答地藏在桂树丛中,或坦坦荡荡地站在桂树前后。这些飞檐翘角的建筑物,使得周围的桂花更加灵动了。
石屋洞原本是挺隐晦的地方,但在洞口设了台阶,立了标志,于是便显眼了起来。
进入洞内,方才发现这洞里竟是如此宽敞轩朗。
看介绍,说这个主洞最高处有5.6米,深约7.8米,宽约10米,这确实是有些出乎意料!
洞内的摩崖石壁之上,刻有不少字,早有耳闻的一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与友人的题名:“陈襄、苏颂、孙奕、黄灏、曾孝章、苏轼同游,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抬头向上看,发现洞壁上有一排又一排小巧精致的小佛像,这些小佛爷们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像是在开会似的。
这些小雕像也是五代吴越国凿刻的。
当时吴越国王,在洞壁上凿了五百罗汉造像。现在看来,显然远远没有那么多。
也许,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战乱等原因,大部分造像已经被损毁了吧。
就算是壁上的这些个,大多是后人重凿的,最早的造像已是寥寥无几,只剩下地势较高处的几尊。
从第一个洞内向左看,发现了第二个洞口,——原来这个石屋洞并非只是一个洞,而是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的,难怪宋高宗赵构能在这个洞里躲过金兵的追击,并追封此洞为“南山第一洞天”。
这第二洞极有特点,为一穴,上宽下窄,状如浮螺,名为“沧海浮螺”。
我从这大螺中走出,来到洞的侧面。
站在桂树下回头再看时,但见洞内和洞口那粗犷嶙峋的巨石和洞外温婉细腻的桂花相互映衬,别具一格。
有史料记载,石屋洞前原是有一座寺院的。南宋人仇远曾作诗《石屋洞》,其中多少提到了和寺院有关的东西:“谁擘空青露石坳,游龙伸臂下南高。鬼神穿凿地脉碎,风雨支撑天柱牢。峭壁苍苔侵佛髻,悬崖滴乳湿僧袍。伽蓝闻是香山叟,灯暗荒池没野蒿。”
那时石屋洞所在的古寺院,名大仁院,亦称石屋寺。这在明代《万历钱塘县志》中也有记载:“石屋寺,在南山,即大仁院,中有石屋广三丈……”
现在,没有了石屋寺,只有一院的桂花树。
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树下落满了桂花。
今日天上的雨不再下了,而树上的桂花雨却还在不停地下着:一朵朵小巧可爱的桂花从树上翩然而下,洋洋洒洒地,跳着好看的舞蹈。
花儿们是那样的洒脱,毫不畏惧。而我的心却隐隐作痛了。
但看那些黄灿灿的桂花,它们虽然躺在了地上,却依旧笑着,发出亮黄色的光!——突然就理解黛玉了。黛玉葬花,不是矫情,而是怜花惜花吧。
石屋洞院子里的落桂花,倒还好些,因为院子里布局了不少假山、巨石、石凳、石桌之类,桂花可以落到这些物件上,好歹是多了些依托。
出石屋洞的院子,上了满觉陇街。满大街都是食品铺子,所兜售的吃食,或多或少都和桂花有些牵连: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酿、桂花圆子、桂花酒、桂花拿铁、桂花龙井茶………一样一样地看着这些好吃好喝的东西,心里想着:哎呀我的天哪,可还能拿这桂花再做些什么呢!
满觉陇路两旁,桂花掩映着的,是一幢幢楼房,有自住的、有做民宿的,有开饭店的……所有的房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像待出嫁的新娘。
这也是满觉陇村的人十分珍惜桂花的一个原因,桂花给村民们带来的福利,就像刚开了盖的香槟,凭是怎么挡也挡不住。
满觉陇的网红柿子树
其实,不仅在桂花盛开的季节,就算是在平时,人们也特别喜欢来满觉陇品茶吃饭,这渐渐形成了杭州人的一种传统的休闲方式。
从石屋洞沿着满觉陇路一直向前走,还有一个水乐洞。
这个院子也不小。
除了也是一个岩洞,这个水乐洞和前面的石屋洞再没有任何雷同:院子里面没有建筑物,没有任何人为加工过的痕迹;只是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树,有条小河纵向穿过院子。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
水乐洞这个名字,大概在北宋熙宁二年就这样叫了。
水乐洞是西湖边诸洞中最奇特的喀斯特岩洞,此洞有两处入口,中以天然巨石相隔。
长约60米的洞内奇石嶙峋、水泽盈盈,遍布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洞中有一处叫“空中石鼓”,以手指轻击,便会听到叮咚声响。
有山泉从洞口石缝中涌出,声如金钟,铿锵悦耳。
水乐洞没有人物雕像,壁上刻的全是各时代的名人字迹,对于那些懂书法的人来说,估计更有看头。
洞旁石壁上,有“天然琴声”、“听无弦琴”等前人题刻,恰到好处地点画出了水乐洞的奇绝境界。
再往前往上走,还有个烟霞洞,这是一个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天然洞穴,相传在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人们发现了这个20米深的洞。
在洞壁的顶部,密布着大小石乳。阳光映入,闪烁五色异彩,宛如烟霞,故名。
洞内古朴清雅,洞壁上雕刻有五代至宋的佛像。
洞顶有呼嵩阁,重檐巍峨,气势雄伟。
依山而建,有舒啸亭、吸江亭、陟屺亭和品霞撷秀轩等,顺应地势、如若天成。
在洞外,布置有象鼻、落石、佛手等岩景。
就在这个烟霞洞,胡适“金屋藏娇”,和曹诚英过了101天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我细观这烟霞洞,觉着它与舒适惬意相距甚远,可见胡适和他的曹表妹也是情比金坚的,至少情到深处是这样的。
可是,胡适为什么没有离开张冬秀,最终娶曹诚英为妻呢?
唉!大概是——情感再丰满,也是抵不过现实的呀!
胡适和曹成英自6月24日上山,到10月5日离开,期间恰好经过了桂花盛开的时候。
胡适有记日记的习惯,其中的两篇,就和桂花有干系。
9月11日:“桂花开了,秋风吹来,到处都是香气。窗外栏杆下有一株小桂树,花开得很繁盛。今天早上,门外摆摊的老头子折了两大枝成球的桂花来,我们插在瓶中,芬香扑人。”
9月13日:“今天晴了,天气非常之好。下午我同佩声出门看桂花,过翁家山,山中桂树盛开,香气迎人。我们在一个亭子上坐着喝茶,借了一副棋盘棋子,下了一局象棋,讲了一个莫泊桑的故事。到四点半钟,我们仍循原路回来。下山时,不曾计算时候;回来时,只需半点钟,就到烟霞洞了。”
看来,满觉陇这芬芳的桂花,着实为胡适的蜜月增香不少。
满觉陇这三个洞,人们统称作“烟霞三洞”,它们散落于杭州西湖的山水间,携带着吴越文化的精髓,隐匿于桂花林中。
现在,人们常常带着那么些个稀里糊涂到满觉陇来,不知道是因着洞来赏桂,还是因着桂来探洞。
到了烟霞洞,离翁家山村就不远了。20世纪30年代,深得欢迎的作家郁达夫就是从上海出发到达城站,后又沿西湖、经烟霞岭到达翁家山村的。
也就是在这一次,他创作了名篇《迟桂花》。
杭州今年夏天很热,桂花树也被满城的热浪蒸熏得晕晕乎乎的,搞不懂季节了。平常中秋节必定要开的桂花,一直等到十月中旬才盛开。
这着实让人操碎了心!
我其实也是个爱操心的人,看了网络上的言论,害怕桂花不开给杭州带来厄运,焦虑桂花开晚了今年的冬天会太冷,担心桂花这一推迟会影响当地人的收成……
然而,我终究还是相信了郁达夫在《迟桂花》中的这句话:“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