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小学,没有专门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历史老师和科学老师,每个班级的老师负责教授全部课程,同一个老师每日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例如,在语文阅读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挑选有关环境保护的时事评论文章,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还可以了解社会各界对环保的不同看法。
在数学课中,除了学习数学概念,老师常常会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运用分数、加减乘除的概念。
老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是,足以引导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无意中地培养了一种意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文科和理科是相辅相成的。
在美国的中学,文理兼顾的学生很多,学校刊物的主编是AI俱乐部的成员,科学竞赛得奖者也是辩论队不可缺少的高手。
理科AP班的高材生们,也常常上文学和历史课程。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如鱼得水,在不同的学科中吸取知识,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在我国,文理分科是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制度,即将教学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让学生先进行选择,然后进行分别教育。
事实上,这种教育制度来源于苏联模式,在建国初期,我国急需培养各种专业人才。1977年高考恢复后,实行了高中文理分科,因此,我国的大学更像是一种专才教育。
欧美的大学,则一直坚持多样化的教育,例如,美国的大学就有两种教育模式:(1)通识教育,(2)专业教育。
很多综合型大学,都很看重通识教育,学生进校后不分专业,而是先上一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全面、综合的教育,不分文理。
典型的通识教育课程是跨学科的,包括人文学科以及社会、自然和科学的学科:
(1)人文学科:包括艺术、文学、语言学、哲学、宗教、伦理学、音乐、戏剧和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等;
(2)社会科学:包括包括历史、心理学、法律、社会学、政治学、性别研究、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商业信息学等;
(3)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等;
(4)形式科学:包括数学、逻辑和统计等。
科技是工具,人文是目的,只有为人文服务的科技,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是一个文理合璧的天才。
乔布斯小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适合人文学科的人,同时也很喜欢电子学知识。宝丽来的创始人兰德,是乔布斯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兰德强调一个人既要擅长人文学科,又要能驾驭科学,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出重大成就。
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都有这个特点,例如,富兰克林、爱因斯坦和达·芬奇,都是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相结合而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
乔布斯曾说: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我们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
事实上,最早做麦金塔电脑(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乔布斯的确很有诗人的气质,他把自己看作艺术家。
因此,苹果的产品设计中,充满了艺术家一般的想象力!
通识教育是一种数百年来不断演变的教育方法, 使得学生能够探索从科学到文学的各种学术领域,并从多个角度发展对人类经验的跨学科洞察。
通识课程的多样性,使学生能了解各种想法,每一个想法都有助于发现个人兴趣、优势和潜在的职业道路。
那你得看看你学的是什么文,人家学的是什么文,这个文基本就是洗脑文,人家那个是文史哲
没看人家少高精尖苦力吗,一堆胡思乱想,最后靠的是各国的人才。高精尖苦力,我做不到啊,很少人能做到。
我比较想知道,还有哪里是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