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秘密》这本书,在我读书的时候这本书曾经很火。就算没有读过,吸引力法则你应该也听过,简单地说就是你想要获得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状态,就要持续地在心中默念、憧憬。
但很多人就发现了,我整天想着成功,想着暴富,还是没有实现啊,什么心想事成的吸引力法则,都是唬人的吧?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是否在“想”,而在于你如何“想”
今天我就把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揭秘给你。这个分享,老实说,我觉得至少值6位数。如果你真的理解并做到位了,真的可以让你逆天改命,从此心想事成。
其实心想事成的法则真的很奏效,也很简单。方法简单到只有一个字——信。
也就是,你能否如愿以偿,关键只取决于——你是否对你所求的一切,笃信不疑。
一旦你能做到百分百笃信,你的世界一定会呈现出相应的处境。真正决定你命运就是那些在你内心深信不疑的事情。
比如,有一个人非常渴望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但他内心却充满了疑虑和不安。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担心面试会失败。这种心态导致他在面试中表现得非常紧张,最终错失了这个机会。
然而,另一个人却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在面试中,他表现得从容不迫、自信满满,最终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这就是信的力量
吸引不是靠你多想要,而是靠你多相信。
如果你将渴望与相信混为一谈,那么很容易走弯路、付出无效努力。
你自己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很多习惯性的想法和做法,一直在影响你,或拖累或赋能你做事的结果?
很多人运用这个吸引力法则,就是很想很期待某件事的发生。
但是你要知道,越期待,越代表你相信这件事还没有成;越想要,代表你内心越相信你很缺。所以越想要,往往越得不到。你越是担心,越代表你相信坏事会发生。你自己都那么相信了,那它自然会发生。
同时你也一定对外界人事物持有太多的评判。批评和抱怨都在加强你对事物或这个人的信念,那你相信的这一切就会在你生命中不断地显现。
你应该要做的是笃信,笃信你做的这件事有价值有意义,它值得。
你内心越富有,越相信自己,财富就会自然跟着你走。
真正的相信并不是靠你对某件事物的渴望程度来决定的,而是靠你内心深处对这件事物的坚信程度。
巴菲特,他之所以能够在投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投资理念的深信不疑。他坚信价值投资是正确的投资方式,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在投资领域游刃有余,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
史蒂夫·乔布斯坚信个人电脑将彻底改变世界,而简洁、直观的设计是未来的趋势。当苹果陷入困境时,他凭借对简约美学的深信不疑,以及对产品极致体验的追求,带领苹果推出了iMac、iPod、iPhone等一系列革命性产品,成功复兴了苹果,将其推向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失明失聪,但她从未放弃对世界的探索和学习的信念。她坚信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超越常人,通过文字传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励了无数人,证明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坚定的信念也能引领人走向光明。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坚信种族平等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表达了对平等、自由、正义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国社会的美好愿景。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激发了全美乃至全世界对民权运动的支持。
J.K.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系列时,正经历着离婚、失业和贫困的困境。但她坚信自己的故事能够触动人心,带给孩子们希望与勇气。凭借着这份笃信,她经过无数次的拒绝和修改,终于找到了出版商,作品一炮而红,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系列小说之一。
詹姆斯·戴森在发明第一台无尘袋真空吸尘器之前,曾经历了5127次失败。但他坚信自己的创意能够解决传统吸尘器的问题,为家庭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清洁方式。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让他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了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所以啊,看完了今天的分享你一定也能理解了我为什么总在群里呼吁大家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为什么总是强调要向内求。
我们真的无时无刻不在“心想事成”。
希望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位伙伴,都能掌握好这个“心想事成”的秘诀,让你的人生、事业、家庭,都显化成你真正想要的美好。
靠近晓圆更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