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文物医生"用匠心"唤醒"文物。
宜城台邬玲玲。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的荆楚楷模二零二四年第四季度人物名单揭晓,宜城市文物修复专家易泽林光荣上榜。今年六十七岁的易泽林所修复的汉代青铜相镂,获中国民间文武传世工程云工奖金奖。
我们来认识这位荆楚楷模,走进宜城市博物馆一楼两百多平米的易泽林工作室,一股特殊的气味和潮气迎面而来。易泽林穿着工作服正在研究刚出土的文物。文物是在宜城刚刚出土的,有两千多年。西汉时期的叫耳杯,用来喝酒也叫羽筋。就是它。
这件器物也是首例有纪年的耳杯,它里边有凤鸟、有水鸟,有一圈精美的图案。这件文物价值非常高。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易泽林三十一岁才半路出家,从宜城剧团的舞美和道具制作转行到宜城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
然而隔行如隔山,文物修复看似只是修补修补补,但要想把破铜烂铁修复成文物,各方面都要精通。一九九一年易泽林考入湖北省艺术学校文博中专班,系统学习历史、化学、美术、雕塑、翻模、铸造、钣金等各方面考古知识。
在以后的文物修复生牙里,他从没停止过学习,甚至还跑到汽修厂、牙科诊所、首饰加工店观察学习,寻找灵感。经过多年钻研,易泽林手一颠文物的重量就知道文物的矿化程度,一看形状就大概知道要经过哪几道修复工序。
有些文物不是那么完整,在出土的时候差东西,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比方说耳子足,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修出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查很多资料,哪个时代的哪种样式要非常标准。我们修复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完整地把这件器物修起来。
文物修复工作既脏又累,还要耐得住寂寞。易泽林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还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激励着他三十年如一日在文物修复的岗位上潜心钻研,觉得自己为祖先和后人做了一件好事情,只要我干得动就不会停止修复文物。
现在我还带了几名徒弟,这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将把我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将来不仅成为"襄阳工匠",而是国家级工匠,让文物修复技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易泽林和他的团队已获得了国家可移动文物一级修复和设计资质,很多修复难度较大的残缺文物,经过他的修复,荣升为国家一二级藏品。近几年来,伊泽林修复的青铜器有一百余件,被专家鉴定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三百多件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