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但也不存在极端缺陷,一无是处的人,大多数是有着自己独特一面的普通人。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就像一个人过度友善,投射出来的是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
在我们身边可能也存在这类人,他们对人友善无私,但是内心深处却充满孤立,痛苦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他们有着更多的担心,比如在具体交往中,如果取悦他人会带来负担,也会显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
但如果对人尖酸刻薄,也会让人不接纳自己,并且还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自己显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长期地讨好别人,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这会很容易陷入取悦他人的病态,以他人感受为主,忽略了自我的感受,以他人的意志为行动准则,渐渐地会造成迷失自我的状态。
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陷入自我内耗和怀疑,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英国心理学家阿布斯说过:“如果一个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他很容易受人欺负。”
人不能太善良过度,事事都迁就他人,一旦被讨好的对象稍稍表现出一点不满,自己都会因此而感到不安,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与人相处,更应该处在一种公平平等的位置上,没有谁更高等,也不用特意去迁就谁,去当那个“老好人”。
要想改变现状,就先要从自身的改变出发,要学会为自己说话,正视自己的不足,对事情要充满信心和热情,不要害怕和胆怯,想要做什么,就大胆去尝试,如果总是停留在想象中,就永远无法超越自己。
和别人比较,容易造成自己心理上压力,一旦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就会心生焦虑,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不要和别人攀比,自己独立订立目标,并且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以此给自己带来更多奋斗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很重要,在适合自己的定位中努力生活和工作,无需讨好别人,掌控自己的节奏,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