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伴侣》杂志2024年4月总第539期P40《婚恋诊室》
本期专家:谭素怡,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木木咨询
我和丈夫结婚4年,有一个3岁的女儿。前两年我们夫妻俩的感情不错,也有共同话题。
但不知从何时起,他变成了甩手掌柜,不参与家里的任何事情,也不愿意和我沟通,工资自己花,还找各种理由和我分房睡。
我一边辛苦带娃,包揽所有家务,一边努力工作,有时收入还高于他。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只想有个知冷暖的伴侣说说话,而不是这种形同陌路的夫妻关系。
由于女儿年龄小经常生病,导致我常处在焦虑恐慌之中,但这个时候却找不到丈夫。
给他发信息,他经常不回复我,一开始我体谅他,认为他是在忙工作:可有时我得知他并没有在忙,却仍然不回应……
我实在太气愤了,感觉他一点都不关心我和孩子,便忍不住打电话去质问他,他甚至不接我的电话。他越是不接电话,我越愤怒,越要打到他接了为止。
我多么希望这个家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操心,他能够和我一起分担家庭事务。看着他对我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我就感觉受够了。这种连说话都是奢侈的婚姻,恐怕就是网上说的“丧偶式婚姻”吧。
我也考虑过离婚,但我所有的一切都投注在这个家里,而且还带着孩子,我不敢想象离婚后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不离婚,我又几乎天天失眠,内心压抑憋屈,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离婚的代价很大,不离婚的代价也很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谭素怡老师解答
木木一边抱怨着对现状的不满,一边延续着这样的生活,亦如很多人明明知道熬夜伤身,却仍然选择晚睡一样,明明婚姻不幸福,却没有勇气和力量离开或改变。
我们懂得很多道理,然而事情发生时,我们依然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使,义无反顾地朝着与理性思考背道而驰的方向狂奔,拉都拉不住。
这股无形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理清。
一、在这段婚姻中,为何过得不好?
可以看到,丈夫在亲密关系中习惯用冷漠、逃离的应对方式,妻子则常常会充满愤怒、焦虑和不满。
为何会有这样的互动方式呢?换句话说,为何会找到这样的伴侣呢?
意识上,我们渴望伴侣能够“及时给予我们回应”“给我们很多关注、温暖”“对我们的需求敏感”,这与孩子(尤其是早年)渴求从父母身上获得的满足是一样的。
然而,在选择长期关系的伴侣时,我们往往受潜意识的驱使,会让我们找到那些与自己婴幼儿时依恋感觉相似的对象,好让自己能重复体验早年那种已经熟悉的依恋模式。
婴儿时期因为父母照顾方式的不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存在差异,会发展出安全依恋类型的和非安全依恋类型两类人。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安全型依恋的人更有能力发展良好的亲密关系,而非安全型依恋的人往往会无意识地使用一些言行来破坏亲密关系,激发早年的糟糕体验。
矛盾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是两种常见的非安全型依恋关系,在生活中这两种依恋类型的人往往一开始很容易互相吸引,成为伴侣,因此,常出现这种场景:一方不断抗议、逼近、索取更多的爱,另一方则不断逃避疏离、拒绝沟通。
二、婚姻已经如此糟糕,为何离不开?
妻子在意识上认为离婚代价太大而离不开,比如怕伤害孩子、已经在对方身上花费了金钱和精力。沉没成本高、担忧离婚后自己不幸福……
然而在这些表面的原因背后,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她仍然在重复着儿时的经历。
很多孩子在早年与父母的链接中,充满了太多的恐惧、愤怒和失望,但又离不开父母。毕竟,成人强大,孩童弱小,孩童需要完全依赖父母或其他照顾者才能生存。
虽然如今现实中的她早已是个成年人,已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独立生存、自我照顾,可是在心理上,她仍然感觉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孩子。
离婚,意味着关系的丧失、链接的断开,意味着弱小的婴儿离开妈妈,这种分离、丧失的痛苦直达内心深处,激发了对未知的恐惧。
因此,她恐惧离开,虽然婚姻不幸福,但熟悉的总是更安全,未知的恐惧比熟悉的痛苦更加可怕。
三、过不好又离不开,如何破局?
其实,当一个人选择了熟悉的痛苦,也就意味着同时放弃了去尝试体验其他未知的机会。
无论是改变现状,积极经营好夫妻关系,调整与重建亲密互动模式,还是直面恐惧,勇敢离开,开展新的生活,都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都需要木木此刻起察觉自己,从心理上成熟起来,理解和疗愈自己,重塑、修通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外界的关系,真正成为独立的、内心强大的成年人。
而那时,不管如何选择,她都有能力在生活中、在关系中体验快乐、收获幸福。
谭素怡
·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性心理咨询师
·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 广东省心理学会会员
· 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图片来源:
电影《革命之路》
电影《婚姻故事》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听说吧
听说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相传
来访者遍布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