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成本美国人买单!沃尔玛恢复采购中国货,没把特朗普当回事

圈聊科技 2025-04-27 17:32:05

4月21日,美国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家得宝和塔吉特的CEO集体走进白宫,与特朗普闭门会谈两小时。

这场被外界称为“供应链保卫战”的密谈,最终以零售商们“反将一军”收场——会后仅三天,三家企业便紧急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承诺由美方承担全部关税成本。这场看似低调的商业决策,实则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又一关键转折。

从白宫到货架的连锁反应,暴露了美国关税政策的致命软肋。

自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华商品加征145%关税以来,美国零售业陷入供应链“急冻”:港口数据显示,4月下旬进口量同比骤降11%-33%,沃尔玛的宠物食品、塔吉特的节日装饰等核心品类库存告急。

零售商们算过一笔账:若关税持续,5月中旬全美超市货架将出现新冠疫情期间的“空架危机”,而家庭年均支出将增加4900美元,通胀率推高3%。

这种压力直接转化为政治风险——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63.5,创2020年以来新低,46%的民众开始恐慌性囤货。

沃尔玛的“闪电行动”撕开了美国经济政策的遮羞布。

这批恢复发货的商品需一个月海运周期,这意味着零售商们预判特朗普政府将在未来3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否则不会冒险承诺承担成本。

事实上,供应链断裂已让企业付出惨痛代价:塔吉特因65%商品依赖进口,股价暴跌32%;家得宝损失超10亿美元,而中国供应商联合暂停发货更导致沃尔玛日用品供应链几近崩溃。

即便特朗普声称“正与中国接触”,但现实是,美国80%的玩具、半数电子产品和服装短期内根本无法找到替代供应源。

这场博弈背后是全球化规律的碾压。

沃尔玛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中国区销售额逆势增长28%,而美国本土增速仅2.3%。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壁垒难以逾越:家得宝45%的核心品类仍依赖中国生产,转移供应链需3-5年;越南、印度的替代产能不仅成本高出15%,且效率仅达中国工厂的60%。

就连特朗普寄予厚望的“近岸外包”也显疲态——沃尔玛将墨西哥供应链占比提升至15%,却发现当地工厂的原材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中国的应对策略则显从容。

在广交会上,出口商们接到恢复发货通知的同时,也收到沃尔玛中国区抛出的橄榄枝:为外贸企业开设内销绿色通道,帮助其扩大国内市场。

这种“双循环”布局,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呼应——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达58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多元化渠道有效缓冲了关税冲击。

而美国零售商为规避关税,将货物暂存加拿大仓库的“曲线救国”策略,反而推高了20%的物流成本,进一步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特朗普的“妥协”不过是权宜之计。

尽管白宫暗示可能将关税降至50%-65%,但供应链恢复需1-2个月周期,短缺危机或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中国掌控着从稀土精炼到成衣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美国所谓“去中国化”终究是空中楼阁。

正如CSIS报告所指:中国制造业效率每提升1%,就能抵消美国关税政策3%的冲击。这场较量远未结束,但它再次证明——在全球化的棋盘上,谁掌握核心生产力,谁就握有破局的关键筹码。

0 阅读:76

圈聊科技

简介:给大家带来最新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