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的公园里,琳琳爸笨拙地追着她跑。
远处的玩具店门口,琳琳不停地指着橱窗里的毛绒玩具,而琳琳爸正在努力说服小家伙继续在草坪上玩耍。
旁边的长椅上,坐着正在用手机“云监控”这一切的琳琳妈,偶尔她也会插嘴给出建议,比如怎样给孩子穿外套或者换鞋。
琳琳妈跟朋友谈起给孩子找爸爸带,有些得意,也有些无奈。
有朋友夸她有经验,有的则质疑:把孩子交给爸爸真的靠谱吗?
爸爸参与育儿的5个显著好处说起爸爸能带来什么好处,许多人可能会怀疑。
研究可不是这样说的,根据哈佛一项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事实表明爸爸的陪伴确实给孩子带来不少优势。
比如,经常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有更高的智商。
在学校里也能见到,这些孩子的成绩普遍很好。
学者们认为,爸爸参与的教育方式可能更侧重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比如通过组装玩具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孩子智慧。
不仅如此,爸爸带孩子对于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与爸妈一起去朋友家做客时,自信地冲在前面敲门的孩子,多是爸爸带得多的,而那些经常有些羞涩地躲在父母身后的,则往往是妈妈带得多。
心理学家们认为,爸爸们更具冒险精神的带娃模式,或许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交活力。
还有一个特别的方面则是性别角色的认知。
爸爸会无意中给孩子传递关于性别角色的认知框架。
男孩可能会把父亲当作榜样,而女孩则可能心中把父亲的形象当作未来的理想伴侣模型,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爸爸为什么有时不愿带孩子?
看到这里,也许有父母就问了,如果爸爸带孩子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何还是有不少爸爸成了“甩手掌柜”呢?
有的母亲可能过于担心丈夫带孩子的方式不可靠,常常在旁边指指点点,长此以往,爸爸当然会觉得备受压力,干脆放手不管了。
此外,还有些爸爸由于工作收入的压力,可能并没有太多心力甚至意愿去参与育儿。
偶尔回到家,他们更愿意当个“大爷”,只想躺在沙发上休息。
而有的妈妈也出于心疼,愿意去“包揽”一切。
当然,也有父亲因为自己的性格和成长背景,可能不太擅长处理孩子哭闹这些“琐碎事儿”。
心理学认为,这样的“育儿参与度”是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主动改变来提高的。
让爸爸积极参与的实用建议我们都知道,育儿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那么如何有效地让爸爸参与其中呢?
从妈妈做起,也许稍微“懒”一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主动把一些育儿任务“丢”给爸爸,给他们一个学习和适应的空间。
爸爸可能没有妈妈一样的“细腻”与“精确”,但仅仅是在过程中学习,他也能积累属于自己的育儿经验。
如果看到爸爸犯了小错,不要急于批评或挑剔,给予他们一点点信任空间。
不过,前提当然是不涉及孩子安全的内容。
让爸爸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带娃路。
为爸爸带孩子创造专属时间,比如周末一起去户外活动,让爸爸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可能是一种更自然的选择。
放手,让父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正如哲学家弗洛姆所言,父爱与母爱虽然同样重要,但父爱的“条件性”要求父亲主动投入和学习。
在琳琳爸带琳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责任的分担,更是一种双向的成长。
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需要父母共同参与,母亲的柔情与父亲的坚定缺一不可。
学会放手,也许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大支持。
让爸爸参与,不仅仅是分担生活中的琐碎,也是在孩子心中植入父爱的种子,教会他们独立和承担的力量。
或许,将孩子放进爸爸的怀里,也是在给他们插上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