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法院推迟宣判朴槿惠弹劾案,李在明摆拍“暗杀”

昉风轻扬柳 2025-03-13 09:18:23

为啥关键时刻又要“摆拍”?还玩起了“暗杀”的戏码?其实就一个原因:8号尹锡悦被放出来了,宪法法院那边法官投票是4.5比3.5(有一个法官态度还不确定,所以有四个0.5),只要三个法官不同意弹劾,那事情就又回到原点了。而且啊,证人说的话都不一样,眼看到手的胜利要溜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再打“悲情牌”了。韩国这边尹锡悦和李在明的政治斗争太激烈了,全世界都在盯着看。这场权力争夺不仅关系到韩国未来的方向,也给中国媒体人提供了难得的报道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看到了自媒体人的潜力,但也发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慢慢减弱。

李在明在这次政治风波里,经常玩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招数。那个所谓的“暗杀”消息,简直成了他手里的一张王牌。自从传出有人想暗杀他之后,整个韩国政坛就更紧张了。从收到匿名威胁信,到党内成员接到奇怪的暗杀警告短信,每次爆料都能让舆论炸锅。从政治的角度看,李在明这么公开这些“暗杀”消息,很可能就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民意支持率。在韩国这种复杂的政坛里,老百姓一般会觉得处境危险的政治人物挺不容易,对他多点同情和好感。他就是借这个机会装装样子,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下一届总统的热门人选。说到底,这可能是对尹锡悦那边的一个警告。要是他真当了总统,那些一直支持尹锡悦的人可能会担心自己会被清算,这实际上是在给尹锡悦一个提醒——如果他想恢复总统职位后采取什么行动的话。

(一)绝食闹剧:感动自己,难撼大局李在明玩的这些政治把戏,其实就是在不停地透支自己的政治本钱。就说他为了抗议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搞了长达19天的绝食吧。他满心以为这样能让尹锡悦政府改变主意,对日本强硬一点,还要求政府认错、改组内阁啥的。刚开始绝食的时候,他端坐着摆出一副坚定的样子对着镜头,吸引了不少韩国民众关注和支持,连前总统文在寅都被感动得抹眼泪,想劝他别再绝食了。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就开始怀疑这绝食是不是一场政治表演。韩国政府在核污水排放这件事上压根没改主意,后来国会投票要不要逮捕他时,有39个他自己的党(共同民主党)的议员投了赞成票或者弃权票。为啥呢?因为他之前明明签过字同意放弃议员不被逮捕的特权,可现在又让党里的议员投反对票,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把他在党内的人缘和信誉都给搞砸了。

(二)刺杀疑云:苦肉计的漏洞,可惜他还真就在这上面继续浪费那些过时的老本。再看看2024年1月2号那次刺杀事件,真是疑点一个接一个。在那么多保安都守着的情况下,那个打扮得像共同民主党人的刺客居然就能这么轻松地靠近,并且还刺伤了李在明。李在明挨刺之后,没一下子就倒在地上,而是站了一会儿才慢慢往下跌,倒地之后也没立刻晕过去,还能跟旁边的人说话。这些反常的地方,让很多人觉得这事像是早就计划好的苦肉计。刺杀事件一出,李在明的支持率和大家的关注度确实是涨了一些,这反而让大家对他这种做法更加怀疑。现在他又拿暗杀威胁来炒作,就是在用上次刺杀带来的政治红利,这样下去,韩国老百姓迟早会对他的这些招数厌烦透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李在明的这些招数其实挺一般般。他在尹锡悦的罢免案里,利用国会去给那些反对他的人施加压力,想推动弹劾的事情往前走。不过这个做法在国内引来不少有见识的人批评,大家觉得他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在破坏韩国的政治环境。韩国老百姓对本国政客的套路太熟悉了,他们能冷静地看透李在明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会那么容易就被他的表面功夫给糊弄住。但是呢,咱们中国的读者在了解这件事的时候,很容易被媒体的报道方向带着走,很难全面又公正地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官方媒体:深度不够,靠抄作业这场关于韩国政治风波的报道里,咱们的媒体人可没少露怯。有些官方媒体在写稿子的时候,净是靠抄韩国那边的媒体,自己倒是懒得去深挖真相或者好好分析。就直接把人家的东西搬过来,跟复读机似的,啥脑子都不用动。这样的报道呢,一看就没劲,既没看出事情背后到底为啥,也没讲清楚它会带来啥影响。可问题是,咱们的读者现在对国际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光这样可不行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嘛,是有些记者图省事儿,老是等着官方给消息,自己压根不想费劲去实地调查;另一方面,他们写稿子的习惯早就定型了,想打破套路、搞点新花样实在太难。(二)自媒体:快是快,但不走心自媒体在这次报道里倒是有亮点,能很快抓到韩国的新鲜事,然后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赶紧发出去,效率挺高的。不过呢,他们的问题也挺明显——水平太一般。为啥呢?因为他们既不懂得怎么当个好记者,也不会好好研究事情的本质。好多时候,他们的消息都是从网上随便搜的,顶多就是把事情简单说一遍,根本不会好好整理、分析或者提炼内容。所以啊,他们的文章看着稀松平常,没啥深度,虽然可能有点点击量,但在这么多媒体里想要脱颖而出,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三)大V和专家:靠老底混日子的囧境有些大V和专家,粉丝特别多,但他们一报道韩国的政治新闻,就有点“吃老本”的感觉了。这些人靠着以前攒下的粉丝,发的东西总是老一套,没啥新意,也不够深入。只要他们一发新闻,粉丝们就蜂拥而来看,流量是不少,可内容的质量却是越来越差。这跟那些小创作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创作者虽然发的东西挺多,但水平忽高忽低,整体上没那么系统,也不够深。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咱们中国的媒体要是想给读者提供关于韩国政治事件的全面、准确又实用的信息,还真是有点难啊。

回头看看自己,我在报道韩国政治事件的时候,一直都很注重独立思考,也努力去分析问题。我觉得做媒体这一行责任特别大,所以一直坚持追求真实、有深度的东西,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最好的内容。不过呢,我自己也有不少问题。首先,我的英语不太好,这让我在找国外的一些最新资料时总是慢半拍。这就导致我在报道的时候,有时候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情况,或者信息不够全面。其次嘛,我是湖南人,说话有时候会因为同音字搞混。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有时候也没仔细检查,这样就让文章质量打了折扣。总之,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也在慢慢想办法改进,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东西给大家看。

在未来的国际政治新闻报道里,咱们中国的媒体人得抓住机会,也得面对挑战。官方媒体呢,别老是按以前那套来,得走出去,到一线去挖新闻,找那些有意义的故事。自媒体嘛,你们得提高自己的水平,学会分析、总结事情,不能光靠跟着热点转。那些专家和大V们,你们手里的粉丝可不能浪费了,得用心去做内容,让大家觉得有看头、有深度。只有大家这么一起努力,中国的媒体人才能在国际政治新闻这块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更精彩的报道,让咱们的媒体真正发挥作用,做出点有用的事儿。最后说两句,现在官方媒体的阅读量确实少了,很多人不爱看了,不过像国家级的大媒体还是挺重要的,毕竟它摆在那里,是为了让大家查证用的,要是没它,有些文章可能都发不出来。所以啊,中国的自媒体人们,加把劲儿!自媒体慢慢就会抢走官媒的一些地盘,因为自媒体人没有固定工资,他们得拼命往前冲才能活下去,这不就相当于给官媒发了个挑战书嘛。挑战完了,好的作品、有价值的内容也就出来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