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被剧透,我这种重度拖延症者,终于紧赶慢赶地追完了《繁城之下》。
大结局过去几天了,这部剧目前在豆瓣有近五万人打了8.6分,今年最佳古装剧肯定有它的一席之位。
说实话,这部主打悬疑的古装剧和我们熟悉的《狄仁杰》系列、《大宋提刑官》等不太一样,虽然前半段是“一集死一个”的快节奏,但它显然没有把重点放在抽丝剥茧的破案上。
看了导演王铮的采访也说到这一点,他只是把悬疑作为一个壳,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它真正要讲的,还是与案件悬疑并行的,暗涌在下的人性悬念。
这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感到不满,尤其是热爱悬疑推理的,因为在剧情中段陆直这个人物出现后,基本上就没啥悬念了。
最后大结局的反转,虽说不上刻意生硬,而且前期编剧也花了功夫埋了很多伏笔,但从逻辑上来说总有些牵强之处。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剧,除了觉得导演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写剧本很特别(胆肥),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台词,他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一些突破。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剧里大多是伟正光的角色,主角更是自带光环,没有道德瑕疵。
而这部剧里不管主角配角,几乎都游走于人性的“灰色地带”,包括最早领盒饭的冷捕头、王先生、程大夫等,与他们的死因同样有悬念的是,他们到底是善是恶?
我在前一篇推文里写过,在剧情前半段我很喜欢曲三更这个人物,他身上同样有着关于“是善是恶”的悬念。
一开始你以为他是生活在底层的职场菜鸟,结果没想到人家是在大气层的高阶玩家。
可惜,到了后半段这个人物就有点走偏了,一心一意为师傅报仇的他,甚至放弃了最起码的职业底线,选择和薛举人也就是陆直合作。
且不说他这一通骚操作间接害死了宋典史和一帮捕快兄弟,在追查这个案件的过程中,对师傅的为人底细应该都有所了解,还好意思为他报仇吗?
再加上白宇帆在塑造这个角色时的演技总是跟不太上节奏,和宁理老师的对戏总是会弱掉半截。
编剧还设置了一个桥段,曲三更心心念念为师傅报仇,结果他的父亲却是他的杀父仇人。
可是剧里却选择让曲三更永远被蒙在鼓里,和冷捕头一家安然无恙地相处,这个处理还挺讽刺的。
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陆直,强调一下,是于垚扮演的小陆直。
有弹幕说这个孩子的演技可以秒杀一众流量鲜肉,还真没有夸张。
这个人物其实非常不好演,明明是十几岁的孩子,却有着老于世故的圆滑与成熟,特别是后期开始黑化,从他的眼神变化就能看出他动了杀心。
小陆直演得太好,以至于中年发福后的薛举人出现后,有种幻灭感。
选角导演真心离谱,看看这个灵气十足的小孩,到底和这个大叔有啥关系啦,哈哈。
还有很多配角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到了后面张管家、柳十七、谢师爷、牛不厌……傻傻分不清楚,我看有弹幕说,没想到看个国剧居然也会脸盲。
不过,小宝子和魏知县的选角却是神来之笔。
宗俊涛饰演的魏知县一登场就感觉他肯定不会是个跑龙套的,可是当悬念揭晓,他和小时候的陆不忧少爷实在太不像了。
一个反转,原来他是翠华楼的小宝子,这下两人气质就对上了。
小宝子从小就爱吃,长大后成了知县,审着犯人只记得证词里的好吃的,这个爱好倒是“一以贯之”。
这部剧虽然在人物塑造和选角上有一些遗憾,但它在如何突破审查机制的限制下,努力去讲好一个故事上,还是做了很大突破。
有些台词你放到现代剧里分分钟被砍,可放在即将衰亡的明朝,就妥帖无比,这是一种无奈,也是智慧。
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愿意给它打五星。